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历史军事>课堂直通历史,老祖宗得了MVP> 第110章 于谦之光让霍光诸葛亮叹服!马皇后穿越八班课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0章 于谦之光让霍光诸葛亮叹服!马皇后穿越八班课堂!(1 / 3)

大汉,大将军霍光凝望着天幕上渐渐淡去的石灰诗篇,眼神复杂难言。

“留清白在人间……”

霍光低声咀嚼,忍不住凝望年轻皇帝刘病已。

他的思绪忍不住飞回那场惊心动魄的废立之夜。

为了汉家稳定,他毅然废黜昏聩的昌邑王刘贺。

那一刻,他自信肩负的是更重的责任。

但此刻,对比于谦!

假如是他霍光身处于谦的位置……国难当头,皇帝被俘,朝廷危如累卵。

他不是皇帝血脉,只是掌权的臣子。他会不会也像于谦那样,力主抗敌,拥立新君,担起这千斤重担?毫无疑问,他会的!

霍光笃定这一点,他亦有这份担当。

可然后呢?

面对复辟归来的废帝,面对那些为权势依附而来的小人,面对那指向他的谋逆污名…他霍光,会引颈就戮,从容赴死,只为留下一个“清白”之名吗?

霍光的眼神陡然锐利,随即又黯淡下去。

他或许会争,会斗,会动用手中的力量自保甚至反击。

权谋、手段,那是他本能的选择,也是守护权位的一种方式。

然而于谦,选择了另一种方式一一用生命去诠释何为不惧粉身碎骨,用生命去换取清白在人间的永恒印记。

“无私无畏,功成而身死,忠义贯绝古……”

霍光长叹一声,心中既有敬服,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惭愧与失重感。

于谦比皇权的光芒更刺眼,也更纯粹。

他为大汉社稷算计一生,却似乎从未如此纯粹地思考过自己的清白该置于何地,哪怕此前通过克伦威尔,知道自己的结局,他选择也是急流勇退,本能的逃避。

可于谦,从十二岁起,似乎用一生都在践行自己年少的志向,不曾有丝毫更改。

霍光叹服:“于谦,汝乃真君子也。霍某……不如也。”

三国,许都。

曹操立于案前,案上铺开一方白绢。

他手中铁笔蘸饱浓墨,一笔一划,力透纸背,正誉抄着那首《石灰吟》。

不同于往日书写的雄浑霸气,字迹间竞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与倾慕。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曹操默念着最后两句,看着这短诗,仿佛再次看到了于谦的一生,

“好一个于谦!好一个真真正正的国士!”

曹操掷笔,看向下课的八班,目光落在荀或等文士身上,忍不住想到了早死的郭嘉,再次感慨:“孤纵横天下,所见英才无数,然如于谦这般,明知身入死局,明知君王刻薄,明知污浊将至,犹然选择直道而行,只为心中那一点清明赤忱者……孤平生仅见!”

“于谦啊于谦,你这份清白气节,实乃人间绝品!”

曹操抚摸着绢上墨迹,仿佛在隔空与这个生平未见的忠臣对话。

“可恨!未能生在同一时代,与卿一醉方休,论天下忠奸!”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至真至纯忠义的慨叹与向往,也有对自己复杂道路的一声难以言明的叹息。三国,蜀国,祁山军营。

病中的诸葛亮,面容清镐,却在看到《石灰吟》的瞬间,眼中燃起比灯火更炽烈的光芒。

第四次北伐艰辛备至,粮道艰难,敌军顽抗,他的身体也已到了极限,呕血的丝帕就在袖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轻声念着此生座右铭,再看着天幕上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词句,只觉胸腔中一股磅礴之气激荡碰撞,仿佛找到了知己。

“亮,为先帝知遇之恩,为兴复汉室之志,殚精竭虑,出祁山,定南中,治蜀汉,不敢有丝毫懈怠,直至呕心沥血!此所谓鞠躬尽瘁!”

“公,为国家存亡之秋,不顾己身,拥景泰,拒强敌,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此等伟绩,远超乎亮!”

诸葛亮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又带着叹息:“然…亮之死而后已,尚有后继,尚有出师表寄望于后主,尚有姜维等承继大业。而公!公为大明续命二百载,功在社稷,泽被苍生!到头来…却冤死于那昏聩新君之手!只为求一清白!”

他的拳头紧紧攥住羽扇,指尖发白。

“粉身碎骨,只为清白!此清白,非仅公一人之名节,实乃天地间一股至刚至大之浩然正气!公之境界,远超乎亮矣!公之悲壮,千古无两!”

两行热泪终于从诸葛亮的眼中滚落,是震撼,是感同身受的悲愤,更是对一个跨越时空、精神共鸣的忠贞之魂最深沉的敬意。

“公之丹心,必与日月同辉!亮…心向往之!”

可以说,朱祁镇的浑浊混账固然让人愤慨吐血,但于谦的清白,却犹如一道春风,吹散了黑暗,给人间耀眼的天地正气,舒缓着每一个人的心绪。

南宋,风波亭。

得知自己将在莫须有罪名下死亡,岳飞同样不甘,悲愤、甚至与有些抱怨。

然而,《石灰吟》如同惊雷滚过心头!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七个字,仿佛有魔力一般,让他心中所有的狂澜,瞬间似乎平息了。他猛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