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历史军事>课堂直通历史,老祖宗得了MVP> 第123章 刘邦感慨:我们都是王侯将相了!大秦朝廷惊愕:法皆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3章 刘邦感慨:我们都是王侯将相了!大秦朝廷惊愕:法皆斩!(1 / 2)

这显而易见的答案一出,鲁县长等人就笑了笑,也是饶有兴趣的看着班上其他同学。

“朱小章同学给出了他的答案一一陈胜吴广大雨迟到后的演讲。”

林啸对此越发从容,继续看着同学们:“那么,其他同学呢?有没有不同的见解?”

班上的同学们顿时面面相觑,似乎有些不确定这个答案,但谁都没有举手。

“被胡亥和赵高弄成火药桶的大秦?”

咸阳皇宫之中,对朱小章这个答案和这段叙述,赢政眉头紧锁,这个词对他而言,太陌生了。他看向李斯:“这是一种什么说法?”

李斯沉吟片刻,拱手道:“陛下,从字面看,似与兵家器物火攻有关?或许……是指能瞬间燃起熊熊烈焰,引发巨大爆炸?朱小章这话喻指……陈胜吴广之事,是点燃大秦根基大火的源头?”

“父皇,这火药桶的比喻,儿臣也不解。”

扶苏也露出不解的神色,但朱小章提到的另一句话,他却记忆犹新:“不过,儿臣感觉火药桶不重要,似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

“让儿臣有心悸之感!”

“儿臣记得!之前在那七年级三班的课堂表演中,那刘闯还是其他人扮演的您,似乎说过这句话!”扶苏带着一丝谨慎:“当时儿臣只觉此语大逆不道,如今听朱小章旧事重提,这句话,似乎是那陈胜吴广所言?”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赢政的鹰目骤然锐利起来,也想到了那次的表演。

他重复了一遍,不知道怎么的,这个时候这句话在这里,让他感到了最根本的威胁。

帝王之尊,天命所归?种乎?!

他沉沉看向天幕,想要从这里得到更多。

“好,既然大家没有新的见解,那么我们就来揭晓答案。

看着无人补充,林啸点了点头,没让课堂冷场,直接宣布答案:“这一题的答案,就是B!!陈胜吴广大雨后迟到的演讲!”

“想必有的同学,也知道这一个答案的另外一种说法!”

“陈涉世家,大雨失期,大泽乡起义!”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因遭遇暴雨,无法按秦律规定的期限抵达渔阳戍所,在明知失期,法皆斩的严酷律法下,他们所做的那个决绝的演讲和随之而来的揭竿而起,正是导致大秦这个统一帝国最终分崩离析的关键导火索!”

“这个事件,大家应该不陌生一一它就详细记载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陈涉世家》里!”

林啸的话落,同学们纷纷点头,有的人更是拿起了语文书,翻到了这一篇课文。

看到有同学翻书,林啸当即点了正在翻书的女同学:“王雪同学,可以翻看课本,读一下这一段吗?”“好的,老师!”

王雪立即站了起来,开始高声朗读:“《史记·陈涉世家》,西汉,司马迁。”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王雪读得还是很有感情的,伴随她的朗读,同学们仿佛看到了大泽乡陈胜吴广起义现场的演讲。“好了……王雪同学读得很有感情,可以了,就到这里了……”

林啸没有让王雪读完,直接打断。

“大家应该学过这段话。”

林啸引导着:“面对他们大雨失期,也就是迟到的情况……陈胜分析了他们必死的处境。第一,误期必定斩首;第二,即使侥幸逃脱去戍边,十之八九也会因秦的暴政死在那里。”

“所以他说,与其白白送死,不如死国可乎?一为成就大事而死怎么样?”

林啸顿了顿,加重了语气:“正是这番彻底绝望下的绝地反击宣言,以及随后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智慧,点燃了九百戍卒的反抗怒火,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像野火燎原般引燃了整个关东地区对秦帝国压抑已久的怨愤与反抗!”

“这是中国历史上,郡县制下大一统王朝面对的第一次由平民发起的、规模浩大的武装起义!”“虽然,这是后来者司马迁根据一些资料整理的内容,对当时情况无法百分百的还原…”

林啸用学生们能理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释着:“但同学们依旧可以想象一下,我们之前说过,大秦的根基还非常不稳,全靠严刑峻法来勉强维持。”

“陈胜吴广就像一粒火星,不偏不倚地掉在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