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羽心里有杀机!这顿饭,就在公元前207年十二月,摆下了。”
“这算是鸿门宴前的背景……一句话解释,项羽是这顿饭的发起者,邀约者。在这之前,他可能都没有和刘邦见过,而了解一个人的最好方式,就是吃个饭,聊聊看看,试探试探,或者达成一些事情……”“于是就有了,老弟,来吃饭了!时间公元前207年十二月,地点:鸿门,客人:刘邦和他的一些兄弟们。”
同学们传来轻笑,鲁县长他们也笑了,林啸的讲解,把他们很好带入了邀请人吃饭的环境。“于是,鸿门宴开始了!”
林啸轻点鼠标,鸿门宴原文也显现出来了。
“课本里写得惊心动魄,范增屡次举玦示意,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樊哙闯帐,项伯翼蔽……这些细节肯定是真的。”
林啸承认:“确实刀光剑影,危机四伏。”
“但是!”
林啸话锋再次转折,这是他的核心观点:“我们把眼光放大,跳出刘邦项羽这对宿命冤家。想想看,项羽设宴,只请了刘邦吗?”
PPT上显现出诸侯联军四个大字,下面列着黥布、蒲将军、桓楚等诸侯将领的名字。
“不!他请的,是参加巨鹿之战、拥立他为盟主的这些诸侯将领!这是一场联军高层的庆功宴,更是一场一一服从性测试的饭局!”
林啸很自信道:“在刘邦赴宴之前……项羽肯定也和其他诸侯也吃过饭了!”
“而和刘邦、黥布这些人吃饭,是为了什么?”
林啸给出结论:“巨鹿大胜,项羽声望达到巅峰。他需要确认,他的权威是不是稳固!”
“这些跟着他打天下的诸侯王、将领们,是不是真的服他?听他号令?这顿饭,就是项羽摆下的面试考场,看看谁敢跳,谁不服!”
哦?这个观点一出,鲁县长眉头跳动,忍不住调整坐姿,眼里也露出了新奇。
“而刘邦呢?”
看到鲁县长反应,林啸继续从容不迫的讲解:“他先入咸阳,功劳本应是最大。这就成了这场服从性测试里最大的变数,最刺眼的钉子户!他成了项羽权威的最大挑战者。”
林啸指了指刘邦的图标,“项羽想收拾他,看看他敢不敢炸刺,也想看看其他诸侯的反应。杀了刘邦,既能震慑不服者,又能除掉一个未来的隐患;不杀,但如果刘邦能当众服软,那更显得项羽权威无边,连先入关中者都只能低头!”
“所以,席间的博弈极其关键。”
“项羽为什么犹豫?”
“他一直在看刘邦的态度!看其他诸侯的态度!”
“刘邦太精了!”
林啸语气带着一丝佩服,仿佛身入那场饭局:“低眉顺眼,委屈喊冤,一再强调我入咸阳屁事没干,财物分毫不敢动,就等项将军您来,还提那个约束性的约定,怀王之约,把自己包装成守规矩的老实人。”“这是服软的最高境界!给了项羽极大的面子!”
“项伯为什么一直护着刘邦?仅仅为了报张良的恩情?”
“不够!他可能也代表了项羽集团内部一部分人,认为在这众目睽睽之下,杀掉一个已经如此卑躬屈膝、功劳又大的功臣,会冷了人心,不利于团结联军,不利于接下来的分蛋糕!”林啸分析道。“樊哙闯帐,粗中有细!那番话句句在理:先入关者当王,沛公做到了,还军灞上等你,劳苦功高。你不赏还要杀?是重蹈暴秦覆辙!这是把理和势都摆在了明面上。”
“项羽未有以应,是理亏词穷,但更关键的是,刘邦已经表现出绝对的服从了!樊哙的行动和说辞,反而强化了这种服软的效果一一我的手下都如此忠心耿耿、知书达理,你项羽大人大量,还至于为难我吗?”“刘邦借机尿遁溜走?”
“怎么可能!周围都是他项羽的人,刘邦就百余人,怎么可能说就就走?”
“这是在项羽已经基本确认了他的服从,目的达成之后,杀不杀这个人,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了!”“杀他,反而显得项羽小气、斤斤计较、容不得一个已经服软的人,破坏了他精心营造的领袖权威。”“所以范增气的摔玉斗,骂竖子不足与谋,不是气项羽不杀刘邦误了除敌,深层是气项羽被刘邦的演技蒙蔽,错失了在天下诸侯面前彻底压服乃至清除这个潜在挑战者的最佳时机!”
“范增看到了刘邦未来的危险,而项羽当时更看重的是眼前的秩序和对自己的臣服。”
“因此一”
林啸总结道:“鸿门宴项羽最大的政治目的达到了一一他通过这场宴会,特别是拿刘邦这个头号榜样开刀,虽然没杀,但成功地向所有诸侯将领宣示:我项羽才是真正的老大!”
“接下来瓜分大秦的功劳怎么算,我来定!地盘怎么分,我说了算!”
“谁赞成?谁反对?’
林啸恰到时机的又在PPT上展现出了经典的表情包。
这表情包一出来,听得认真的同学们顿时笑了。
鲁县长,杨校长他们却听得格外仔细,眼里也出现了思考,好似也跟着林啸的思路,重新考虑当时的政治格局。
在笑声之中,林啸继续道:“刘邦用近乎完美的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