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历史军事>课堂直通历史,老祖宗得了MVP> 第131章 汉高祖孝顺吗!刘邦:林啸在搞我!朕明明有很多孝顺行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1章 汉高祖孝顺吗!刘邦:林啸在搞我!朕明明有很多孝顺行为!(2 / 3)

闯的刘邦,脸上的笑容像是被冻住了。

林啸那句“汉高祖刘邦本人一一他,孝吗?”

如同一把一支箭插到了他膝盖上。

“咳……”

刘邦刚喝下去的一口酒差点呛住,脸皮瞬间感觉有点发烫。

“咳咳………”

萧何赶紧低头,佯装整理袖子,肩膀却可疑地抖动了两下。

张良轻咳一声,抬头望向大殿顶部的藻井,仿佛上面突然开出了花。

樊哙看看陛下,又看看天幕,挠了挠大脑袋,一脸困惑地小声问旁边:“对啊陛下,咱太公以前……您好像……嗯……”

“住囗!樊哙!”

刘邦猛地一声低喝,脸已经有点涨红了。

七年级三班同学们的哄笑声,就像无数根小针在扎他。

他知道自己的孝道佳话是什么成色!

林啸这小子,前脚刚挖了个治国方略的大坑,后脚又在这孝道问题上等着他呢!

太缺德了!

“同学们,刘邦孝顺不孝顺,我们或许不知道,但是,可以从史料探讨!”

七年级三班教室。

林啸没有给尴尬或爆笑的氛围延续太久。

在成功引起了所有人的高度关注和极大兴趣后,他手指轻轻一点鼠标,新的题目瞬间跳出:“然后,老师这里有个题目,刘闯,你再代表一下刘邦,回答一下这个题目,作为汉高祖,你孝顺吗?”

【以下属于汉高祖刘邦的孝顺行为的是?】

【A:分一杯羹】

【B:车上没位置了】

【C:封老爹为太上皇!】

【D:老爹行跪拜之礼】

四个选项,每一个都简单直白,却又透着浓浓的刘邦风格和令人遐想的空间。

尤其是A、B、D三项,字面意思都让人忍俊不禁。

“啊?老师,这是什么题目?”

“分一杯羹,什么意思?”

“车上没有位置了?”

“这什么意思?问老爹出行工具?驴车还是牛车?有这么孝顺的吗?没头没脑的!”

“封刘太公为太上皇!”

“这太大逆不道了吧,难道刘邦想学李世民?这孝顺么?”

“什么叫父亲行跪拜之礼?”

七年级三班其他同学,不懂这段历史,也诧异无比,一些人甚至都感觉看不懂题目选项。

“老师,这题目,肯定是C!”

刘闯听着同学们的探讨,直接回答:“若真要算朕孝顺,就是自己当了皇帝,还不忘封老爹为太上皇!”

“虽然,在后世,尤其是李世民把自己老爹封为太上皇,不是很孝顺,但在这里,刘邦封刘太公为历史上第一个活着的太上皇,还是体现了他的孝顺。”

“其他几个选项,就等老师你来解答吧。”

这一题,刘闯自然知道这些选项背后的故事,也知道林啸又要给大家科普汉高祖的黑料了。汉初,未央宫大殿。

“这这这……林啸他在故意搞朕!”

“朕的孝顺行为,有很多!怎么偏偏挑这些!”

题目出来,刘邦顿时脸色挂不住了。

萧何再也忍不住,赶紧把头埋进宽大的袖袍里,双肩剧烈地抖动起来。

张良别过脸去,嘴角抽动得更厉害了,一向仙风道骨、云淡风轻的留侯,此刻也破了功。

樊哙嘴巴张得能塞进个鸭蛋,看看天幕,又看看陛下,终于后知后觉地明白了什么,一张黑脸憋得紫红。

夏侯婴也嘴角抽动,忍不住看向吕后。

汉初朝堂,这四个选项一出来,很多人都秒懂了。

因为这四个选项,简直就是把刘邦历史上几件著名的、跟孝道八竿子打不着甚至完全背道而驰的囵事,用极度精炼、极具调侃意味的方式总结了出来:

A:分一杯羹一这分明指向彭城之战失败,项羽抓了刘太公做人质,在广武涧前支起大锅要烹煮刘太公威胁刘邦投降。结果刘邦那石破天惊的回答:“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这份“临危不乱”和“兄弟情义”的背后,是太公在油锅边魂飞魄散的绝望!

这算哪门子“孝顺”?简直是“坑爹”的极限版!

B:车上没位置了这对应的是楚汉相争最艰难的荥阳逃亡途中,刘邦为了减轻马车重量逃跑得更快,多次将年幼的亲儿子汉惠帝刘盈和女儿鲁元公主踹下车!

大将夏侯婴实在看不下去,多次停车又把孩子抱回来。后来刘邦甚至对阻拦他的夏侯婴拔剑相向!作为父亲,他把孩子丢弃,自然也算不孝。

C:封刘太公为太上皇一一这确实是史实。

刘邦称帝后,封老爹为太上皇,让老爷子养老,尊崇至极。

单看这一条,绝对的孝行!

但汉初君臣都明白,这事背后的意义远不止孝顺那么简单。它既是刘邦对父亲的正式尊崇,更是新王朝确立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性步骤。

更关键的是,在这其他个选项的“衬托”下,当所有尴尬事并排列开,这个原本高大上的孝顺行为,怎么看都带着点被迫营业、顺水推舟的味道,甚至有点堵天下悠悠众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