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漪房低眉谦笑,温婉得体:“陛下过誉。臣妾但尽本分,母教子女,皆为陛下,为大汉延续福泽,实属应有之义。”
但心底却暗诧:“林啸说我影响后世……竟能与吕后并列?我窦漪房不过是个幸得陛下垂青的普通妇人,入宫时不过是个低贱婢女,何德何能如此显赫?”
人的名树的影,吕后在她心中,还是一座不朽丰碑,自然不敢与吕后相比。
“母后,你太过于谦虚!您就是我心目中最好的母后!儿臣肯定会孝顺您的!”
这时,一旁正摆弄棋盘的太子刘启抬起头,看到这一幕,更是连忙保证!
“哈哈!太子有心了!”
刘恒顿时宽慰大笑:“启儿,朕可能看不到那天了,不过天幕有你母后之名,你将来继承大宝之后,应多听你母后教导,学你母后之德,将来必能广纳万民,安定社稷!”
说着,他想起林啸课程中的黄老之术一一无为而治,不正是窦后这种包容、坚韧、母仪天下的力量吗?“儿臣知晓。”
刘启赶紧点头,彰显一副和谐美好之景。
只是窦漪房面上含笑,看着天幕却心思沉重:“我未来如何了?这林啸,定是在说我长寿或是享了什么天大的福分……唉,未知便也罢了,只要大汉安稳,陛下安康便好。”
景帝刘启时空。
“母后上榜了………”
景帝刘启看着天幕题目,心头五味杂陈。
他瞥了一眼高处端坐、双目微垂的母亲太后窦漪房,有些许无奈。
“哈哈,母后,快看,您上榜了!”
三弟刘武立刻眉飞色舞,大声道:“母后登榜,天经地义!儿臣与兄长本应竭诚孝顺,以报母恩!只是兄长……”
他故意一顿,嘿嘿一笑,“总是不那么尽心,连母后的一点心愿都…”
话中赤裸裸暗示刘启未遵从母意将皇位传给他。
刘启勃然变色,强压怒火,冷冷道:“母后圣恩,儿臣岂敢不孝?然林啸老师说得清楚!汉初行黄老之术,孝道尚未如后世那般纲常化、规范化!”
“朕登基未久,承父皇遗志,休养生息,攘平七国之乱,首要之务乃是稳固江山!”
“我景帝一朝,不过承前启后,未及大成,怎敢与你攀比孝德?况且孝顺亦需明辨是非,岂能事事盲从?”
他巧妙地借用林啸前课剖析“兵强马壮乃武帝显策”的思路,用黄老淡化孝道压力,反击刘武的野心。刘武被这番引经据典噎得面红耳赤,一时语塞。
“母后,陛下他,他吼我。”委屈的他,连忙求救。
窦太后闻言,看了刘启一眼,看了刘武一眼:“一家人还是要和和睦睦,别给他人笑话了。”此话一出,刘启感受到了偏心,不觉脸色更难看了。
“陛下勿恼。”
一直陪在窦太后身边的长女、馆陶长公主刘嫖赶紧打起圆场,连忙道:“三弟年轻气盛,陛下勿怪。母后说得是,咱们一家和睦安康,便是大汉之福,母后最大的欣慰了。”
众臣如周亚夫皆低头垂目,心知肚明景帝的憋屈一一若非窦太后过于偏爱刘武,甚至助长其野心,怎会有七国之乱这无妄之灾?
窦漪房深深叹息一声,她虽偏爱小儿子,也明白皇帝的不易与委屈,缓缓道:“武儿,不可妄言!启儿孝不孝,自有林老师于后世评述,我等何必在此争辩?”
她的目光从争执的儿子们身上移开,重新投向天幕,带着一丝疲惫与难以言说的期盼。
殿中众人也只得暂时收起心思,随窦漪房的目光望向那片展示着未来历史的屏幕。
汉武帝刘彻时空。
“此题答案,毋庸置疑,必是太皇太后!”
刚刚因答错题目未能给霍去病增寿而遗憾的刘彻,一看到题目中窦漪房立刻斩钉截铁给出了他的答案。群臣如卫青、霍去病、桑弘羊等皆是一怔。
刘彻不顾众人反应,侃侃而谈,声音洪亮,响彻大殿:“太皇太后,她自父皇起,便深得敬重!”“及至朕登基,尊其为太皇太后,垂拱而治,我父子二人,克己复礼,奉养无缺!这孝顺之路,足足持续近三十年之久!诸位想想……”
他目光炯炯扫视群臣:“高后之强势,然其势在强权,何曾真正长久享受过儿孙辈这等绵长之孝?”“唯我大汉孝景皇帝,唯我刘彻,对太皇太后之孝心,天长地久,天地可鉴!此乃大汉之幸,更是太皇太后之福!林啸老师所问享受孝顺最多者,非窦太皇太后莫属!”
刘彻的话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自信。
霍去病、公孙贺等年轻将领觉得有理,频频点头。
董仲舒略一沉吟,连忙拱手附议:“陛下圣明!太皇太后仁德高寿,得享景帝陛下与陛下您父子两代仁君之至孝,诚乃大汉典范,千古少有!”
其他大臣见状,无论内心作何想法,也都齐声应和:“陛下圣明!窦太皇太后当之无愧!”孝,真的是快孝死了。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就在窦太皇太后薨逝之后不久,皇帝陛下以雷霆万钧之势清洗了窦氏外戚势力,尤其是窦婴一党,杀的杀,贬的贬,彻底搬开了这块阻挠他推行新政、大权独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