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还有这种事情?”
“不是吧?赵武灵王那么有名的人……”
“竟然是因为提前传位,自己被活活饿死了?”
这个冷知识一出,当即也让三班的同学们涨了见识。
“原来如此,了解了……是有人先污染环境啊,怪不得找不到提前传位的皇帝。皇帝,因为提前传位,活活被饿死了,这比悲情太子,还要惨吧?”
“赵武灵王两个儿子,太不是东西了吧。”
朱小章、刘闯这些稍微了解一下历史的,也及时更新了认知。
“赵武灵王竞然是因为提前传位,被饿死的吗?”
小万历也更新了一波知识,没想到传位还能有这种事情,而且还发生得那么早,已经约定俗成的东西,怪不得这些人不教他。
“总之,同学们,我们的一些想法,古人其实早就想到了。”
“但赵武灵王用生命给后世上了三堂课。”
林啸竖起手指:“第一堂课,权力不可分割,试图让赵章、赵何共治,导致赵国内乱,甚至差点裂开。”
“第二堂课,退位等于自杀,失去实权后连宫门都出不去,饿死只是最体面的死法。”
“第三堂课,情感不能凌驾制度:因宠爱吴娃废长立幼埋下祸根!”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因权力交接失败而惨死的君王,赵武灵王这一事件顺利成为反面典型经验,不仅深刻影响了赵国的国运,也对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太子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林啸等到学生们消化了后,圆润的转到了太子制度,继承人制度的讲解:“譬如,秦国自秦昭襄王后,严格遵循长子继承,避免内斗。”
“赢政统一六国,却至死才立扶苏,就是怕重蹈覆辙一一结果矫诏一出,大秦二世而亡。”“我们中国人,是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
“因此,刘邦开始争天下,都没有称帝之前,吕后他们就已经逼得刘邦立刘盈为王太子了,再次对太子制度,或者继承人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修补了秦始皇生前没明确太子的补丁,以免皇帝或者当家的死后,引起混乱。”
林啸声音再次响彻课堂和各个时空。
被再次当做了反面典型的始皇帝,看了眼扶苏,只能再次苦笑。
林啸说中了他心思,赵武灵王身上的悲剧,离他并不远,汲取赵武灵王的经验教训,很正常。这有他的私心,只是他没想到他的一念之差,竟然会造成这有的恶果。
“大汉前期文帝,景帝,汉武帝等,都遵循立长的原则,立了长子,而不是嫡长子……因为,文帝自己也算庶出……”
“汉武帝晚年立幼子刘弗陵,还发明了去母留子这一举措,确保权力交接平稳,不被外戚掌控……”“汉宣帝刘病已时期,刘病已也汲取了汉武帝立幼子的教训,确立了太子不立幼原则,避免幼主继位导致权臣专权……显然,这汲取了权臣霍光的教训。”
“然后到了东汉、到了魏晋南北朝,继承人亦或者太子制度,要么就从长子,要么就从嫡长子之中确定,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太子制度。”
“可到了大唐,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开创了暴力继承法,结果呢?唐玄宗一日杀三子,晚唐宦官废立皇帝如儿戏。”
林啸竞然开始梳理起太子制度的发展脉络了,PPT同步出现,开始大概带过太子制度的发展和变迁,让同学们和帝王们,更加了解这个制度的发展脉络。
只是到了唐朝,这个玄武门继承法一出,直接也让李世民嘴角抽动,几乎算是在他面前疯狂挑衅了。可李世民却没有办法。
“一日杀三子……这唐玄宗,到底是谁?竟然真的可以为了权力,杀掉亲儿子吗?”
然后,他甚至都没来得及感慨玄武门继承法的精妙了,直接被唐玄宗一日杀三子的壮举给惊住了。“然后……到了宋朝,虽然有些混乱,但太子制度也是严格遵循规范,元朝就不用说了,就一个字,是兄弟就来砍我,他们的继承人制度的混乱,甚至一定程度导致了元朝短暂的国祚……”
“到了明朝,朱元璋正式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可由于嫡长子的短命,这个太子制度也出现了短暂的混乱,但到朱棣之后……大明基本上是嫡长子继承制……”
朱元璋也深深一叹,他算尽了一切,却没有算到朱标早死。
“但嫡长子继承制,又容易出现草包……譬如万历……清朝汲取教训,甚至一度发展了九龙夺嫡的戏码,最后才确定了秘密立储制度……”
小万历当即被内涵到了,安静一秒,随后他小脸通红的大吼:“林老师,您是不是弄错了!朕不是草包!不是!朕怎么可能是草包!”
被最喜欢最尊敬的林啸这样点名道姓,直接让小万历有些红温破防。
“秘密立储制度,是什么制度?”
朱元璋、李世民、刘彻等人,倒是根据太子继承人制度完善的脉络,果断关注大清的秘密立储制度。可惜,林啸没有展开。
“总之,通过这个太子制度的发展演变脉络,我们可以看到……”
“经过两千年的发展,都在调整!都会遇到新的问题,这对各朝各代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