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这一朝,留给下一个朝代,最宝贵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林啸的声音在七年级三班教室里回荡,投影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五个选项:【A:外戚乱政】【B:文景之治】【C:穷兵赎武】【D:土地兼并】【E:孝治天下】。
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连呼吸声都变得清晰可闻。
刚刚还沉浸在太子朗诵表演兴奋中的学生们,此刻如同被泼了一盆冷水,表情从热烈转为困惑。朱小章似乎是一眼就看穿了林啸这题的难度,第一个打破沉默,他挠着头大声抱怨:“老师,你这题太难了吧!五个选项看起来都像正确答案,又都不像!”
他夸张地趴在桌上:“而且老师你又搞这种陷阱题目,最宝贵的经验教训,这岂不是又是一个排序题?我选择放弃治疗!”
窦薇薇下意识地咬住了铅笔头,目光在ABCDE五个选项间来回逡巡,却觉得每个词都认识,合在一起却像蒙了层纱,抓不到切入的筋骨。
王雪盯着孝治天下,想起扮演过的王政君和她那漫长而悲哀的孝道长度,眉头紧锁。
吕艺没有出声,但眉头紧锁,手中的笔在笔记本上快速抄写着题目和选项,似乎想通过书写理清思路。其他同学面面相觑,有的低头翻看之前的笔记,有的咬着笔杆陷入思考,还有几个互相交换着疑惑的眼神。
“这……”
刘闯挠了挠头:“老师,你纯粹是为难我们吧,刚刚表演完太子,现在又要总结整个西汉的教训?跨度太大了吧?这题目,是我们能回答的吗?您太瞧得起我们吧?”
这两个比较了解历史的家伙,都放弃了作答,但其他学生似乎不服输,努力想要找角度来作答一下。刹那间,刚刚热闹的教室里弥漫着一种困惑与思考交织的气氛,略微安静了下来。
林啸悠然的喝了一口水,也不催促学生,所谓劳逸结合,刚刚给这些学生们整了一个轻松的活,自然也还要配上一点难度的题目,才能平衡这节课嘛。
未央宫中。
刘邦刚听完朗诵表演,正拍着大腿笑得前仰后合,突然听到林啸的问题,也是猝不及防有些不适应。“这算什么题目?”
刘邦脱口而出,环顾众人:“狗屁教训!!林啸这不是故意为难我老刘吗?老子们的大汉才开张,能有什么经验教训?要问也该问大秦的教训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还有这个题目,选项我们一个不知道,什么外戚干政,什么文景之治,林啸有本事倒是给我们细说一下啊!”
刘邦他们确实暂时不知道,何为土地兼并,穷兵赎武和孝治天下,倒是之前被林啸过了一遍,但更加具体的概念,他们又不清晰。
萧何与张良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思。
萧何轻抚长须:“陛下,林先生此问……似乎别有深意。”
“深意?”
刘邦嗤之以鼻:“我看他就是故意刁难那些学生的,见不得大家开心。我大汉开创基业,哪来什么教训留给后人?要说教训,那也是后人该从我们这里学到的!”
张良却微微摇头:“陛下,或许林先生是站在后世视角,纵观整个我们大汉兴衰……”
“那他们站吧,这题……我们是注定答不了了,这不是让始皇老哥回答他大秦为什么会灭亡么?”刘邦更是决定放弃这题。
建章宫内,刘彻的目光死死盯着穷兵赎武这个选项,眉头紧锁。
来不及被太子的事情困扰了,这个问题显然比皇位传承还要重要,事关他们整个大汉。
“穷兵赎武算什么经验教训?”
他皱着眉头看向卫青和霍去病:“难道朕不应该打匈奴吗?若不彻底解决边患,何来长治久安?林啸之前不是对朕的穷兵赎武颇有赞誉么,怎么会把这个列入教训?”
卫青沉默不语,霍去病年轻气盛,倒是主动回应:“陛下,臣以为穷兵赎武不算什么教训,我们这题,不是已经被后来的皇帝解决了吗?”
刘彻点点头,想到了自己的好曾孙,想到了霍光为他的找补。
桑弘羊和董仲舒站在一旁,同样陷入思考。
桑弘羊低声道:“林先生此问……似乎暗指某种平衡?”
董仲舒点头:“或许是在提醒,武功与文治需相辅相成…”
“旺三代之后江山亡……教训……”
宣室殿中,刘病已的目光不自觉地停留在【土地兼并】这个选项上,也从旺三代江山亡的教训,回到了这个题目。
作为经历过民间疾苦的皇帝,他对这个词汇格外敏感。
“土地兼并…………”
他轻声重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确实是个问题……”
随后他目光也略过【A:外戚乱政】【B:文景之治】【C:穷兵赎武】【E:孝治天下】几个选项,他感到这几个词像几条岔路,每条似乎都通向迷雾。
“留给下一个朝代……大汉之后……”
他看向众人:“诸位爱卿,这题,似乎需要大家来作答了,你们认为以为后世最需从朕大汉学到何物?”
文武百官皆是低头沉思,感觉到了这题的难度。
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