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历史军事>课堂直通历史,老祖宗得了MVP> 第180章 这么说王莽不是穿越者?朱元璋:大明不可能亡于土地兼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0章 这么说王莽不是穿越者?朱元璋:大明不可能亡于土地兼并!(1 / 2)

“这么说?”

“王莽是个好皇帝咯?”

林啸从这个角度顺带说了一下王莽,不仅仅让王莽形象在刘邦他们心中改观,也直接让三班部分同学,也改变了王莽的印象,尤其是王莽的扮演者,王勇,他就迫不及待的想要从林啸这里得到答案。“是啊……从这方面看,王莽他一心为民,给百姓的土地从13亩,补到一百亩,他似乎,不是传言中,那么不堪?”

小万历也受到了影响,至少在他这个年纪,在直观的数据显示和对比之下,也有基本的是非观,还没有被儒家人塞干货。

“王莽这人……怎么说呢……”

面对小万历的好奇,万历朝堂的文武百官,其实也有些头疼,王莽这人,不太好说,他们教导的时候,都会下意识避免讲王莽。

因为,王莽的新朝虽然也只是十五年,但对封建王朝这些人,不太好讲。

“所以……老师,王莽他……他真是按照你说的土地兼并是最大教训在行动!”

而三班课堂上,朱小章好像是有了一个大发现:“他这王田制,就是直接冲着土地兼并去的!而不是带着后世经验,把土地收归国有……所以,他不是因为自己是穿越者而这么干,恰恰是因为他发现土地兼并这教训太深刻,必须下猛药?”

“那他还算是穿越者吗?”

“对啊!王莽这么搞,不因为他是穿越者吗?”

朱小章这么一说,王勇也迟疑了,其他男生也好奇,但是女生们则是一脸茫然,不太了解这个梗。“穿越者,什么穿越者?”

课堂上的反应,也引起了刘邦等人好奇。

林啸看着朱小章这个大发现,又好气又好笑,直接一个白眼甩过去:“朱小章同学!王勇同学,你们打住打住!”

“王莽是不是从21世纪抱着历史书穿回去的,那是历史八卦和网络段子,我们这节课不讨论这个!”他无奈地摇头,敲了敲讲台,把跑偏的主题拉回来:“王莽是不是穿越者,不影响我们分析土地兼并这个历史事实和它作为经验教训的核心地位。”

“我们关注的重点是一一他看到了问题,并且试图用最猛烈的政策去解决它,这就足以证明,在经历了西汉两百年后,土地兼并这个问题,在当时的统治者眼里,已经到了何等刻不容缓、必须彻底变革的地步!”

“这就是它作为最宝贵教训的铁证!王莽的100亩对比13亩,就是最直观的证据!”

“当然,王莽的激进改革是不是太冒进、是不是脱离实际、最后为什么会失败得那么修……”“那是下一节甚至下下节课我们要深入探讨的王莽改制专题内容。这节课,我们只要明确一点:土地兼并是核心问题和教训!”

一不小心,林啸又剧透了。

“朕这么好的政策,失败得那么惨?”新朝,王莽迟疑了,没有吧,各地的报喜奏折很多啊。可惜,林啸没继续说,而是继续宏观展开。

“那么,土地兼并这个西汉留下的最宝贵经验教训,它的影响力仅仅停留在王莽的新朝就结束了吗?不!它的阴影,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史!”

稍稍等同学们回神后,林啸又继续话题。

“我们来看看下一个由西汉宗室建立的伟大王朝一一东汉!它的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它是怎么对待土地兼并这个教训的。”

PPT上清晰地列出:“东汉光武帝施政核心之一:度田!”

“什么是度田?简单说,就是国家派出官吏,重新大规模清丈全国土地,核查户籍人口!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查清楚:经过西汉末年和新莽时期的动乱,到底有多少土地被隐匿在了豪强地主手中而不交税?”“国家又能从哪里收回本该属于国家、应该分配给无地少地农民的土地?这同样是为了遏制兼并,重新掌握全国的土地资源和人口,从而恢复国家元气,避免重蹈西汉后期遍地流民的覆辙!”

“虽然刘秀的度田遇到了来自开国功臣和各地豪强的巨大阻力,一度引起不小的骚动,最终执行得并不彻底,但它指向的靶心,依旧是土地问题!是流民问题!”

“是吸取了西汉末年那十三亩的惨痛教训!”

林啸的目光扫过全班同学,继续道:“从王莽激进无比的王田制,到刘秀力求实际的度田令,这两位新旧王朝的开创者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土地作为新政的核心切入点。”

“这难道还不能说明,土地兼并这个沉甸甸的教训,如同一块巨石,压在了所有从西汉废墟上试图站起来的后继者的心头吗?”

林啸声音响彻课堂,但这最终结论,却让刘秀身体一颤。

“朕的度田,最终执行得不彻底,也,也失败了?”

刘秀没有想到,他的度田令,最终也走向失败,他的举动,比王莽温和太多了吧。

可惜,林啸对此也没详细展开。

“所以·……”

“回到我们最初的选择题:【西汉这一朝,留给下一个朝代,最宝贵的经验教训,是什么?】答案是D:土地兼并!”

课堂上,林啸再次拉回了最初的选择题,再次强调。

“这不是因为它出现的次数最多,也不是因为某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