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税,死死的铁链。
林啸的PPT上,不知何时,出现了一张图。
那是代表封建王朝的巨兽饕餮,身上分出了万千锁链,链接着一个个农民和一块块土地。
图很形象,万千百姓托着封建王朝这个巨兽,缓缓前进。
此图一出,课堂变得压抑起来了。
始皇深深吸上这么一口气,林啸这种比喻,这段论述,其实在商鞅的商君书里面也提到了。如何极限压制民力,驱使每一个人成为王朝机器的养料。
这算是他们每一个皇帝的专业课程。
“所以……鲁迅先生才说……吃人!”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林啸的PPT上又出现了鲁迅这句名言。
“在这种制度设计下,封建王朝的百姓,就是牛马,就是猪羊……”
“所以,我也才说,要穿越,就穿越文景年代,因为他们的税赋制度,还没有那么完善,总体来说,还是宽容……然后,随后的各个朝代,随着税赋体系越发完善,捆在百姓身上的铁链,越来越紧……”课堂沉默,学生们再次感受到了这种令人窒息的压抑。
“林啸老师,了不起!果然是吃人!”
“就是吃人啊!”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王阳明忍不住长叹一口气,没想到从这个维度,看到了真正的王朝实质。
而面对这种赤裸裸的曝光,朱元璋,康熙,刘邦,李世民等都沉默不语。
“前两条,讲的是制度囚笼……”
“是土地兼并的客观原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林啸没有让课堂冷场,稍稍等同学们消化这沉重后,继续讲解。
“第三个,是主观原因!”
他缓步走下讲台,目光在每一个学生脸上缓缓扫过。
“制度是囚笼,赋税是铁索,但这些都只是冰冷的框架。”
“真正让兼并之火烧得如此迅猛、如此无法阻挡的,是深埋在每个时代、每个人心底的那点侥幸与进步!”
“人,才是推动土地兼并的最大推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激光笔的红点,再次落在了PPT上新出现的内容,没有别的内容,就是人性二字。
“身而为人,我们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总是想更好,想进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刻在每一个人的基因里面的。”
林啸目光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带着笑意道:“在古代,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美好生活的象征是什么?“根深蒂固的观念里,就是土地!”
“是良田千顷、仓廪充实的家族长兴!”
“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酬谢大夫,封的、赏的是什么?是封地!是采邑!是实实在在能产出粮食、繁衍人口的沃土!”
“秦始皇扫平六国,他手下的功臣名将,蒙恬、王翦,他给他们的是什么?除了爵位、荣耀,最核心的赏赐是什么?是成千上万亩的土地和依附其上的徒附!”
“食邑,食邑,食的是土地产出,邑是土地上的领民!”
“刘邦立汉,承诺与天下豪士贤大夫共定天下,共定的实质是共享权力、共享资源,这资源最核心的也是田产和人口的控制权!”
“文景二帝号称无为,可地方豪强是谁在暗暗扩张?就是那些早年跟随高祖打天下、或者凭借机敏在地方扎根的家族!他们在积累什么?第一桶金、第二桶金,最终都变成了一垄垄、一片片连在一起的土地!”PPT上出现了经典的祁厅长的图画。
“我们都太想进步了!”
“各朝各代,大家都想进步,为的就是什么,为的就是土地!”
“错了吗?没错!美好生活,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向往!”
“可土地,就这么多,能满足所有人的进步吗?”
“不能!”
“普通人想要的进步很简单,就是希望今年风调雨顺,明年也会是好年景,朝廷的轻徭薄赋还能持续,自己能再多收三五斗粮食……这点进步,对他们而言,都是很奢望的想法!”
林啸开始举例。
“但是,大商人,大地主呢,他们的进步怎么想?”
“再扩几十亩吧,小富即安不如富甲一方!给儿子多留点,孙子也能躺赢!”
“当了官有了权,退休了总要叶落归根,没个千顷良田,怎么衣锦还乡?”
“像汉元帝的老师张禹,已经进无可进了,可还是没有停止进步,便心安理得地在肥沃的关东、繁华的洛阳周边圈占良田四万多亩,美其名曰养老之资。这点进步,所需的庞大土地怎么来……”“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当所有人都在追求及进步的时候,谁的进步最先?”
“当然是赢家通吃,越上面的人,拥有越多土地!”
“尤其当灾难降临一一这更是强大的进步人士的狂欢!”
“制度枷锁的残酷、赋税吮血的贪婪,在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