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纯粹的付出与成果体积看,李毅的标准的确……相当有说服力,老师……李毅的标准,也可以套用这个模板吧……”
“然后,我们选出来的劳模,就不是文帝了,就是朱元璋或者始皇?”
连之前不认同朱元璋模式的同学,此刻也不得不承认这套硬核劳模标准的逻辑自治,思考的目光,再次打在黑板上的七位皇帝名字上。
“啊……这,这算什么?合着!合着……咱没能选上这个劳模奖,纯粹是林啸他,他夹带自己的私货,就不想让咱得奖?”
朱元璋更是身形一震,刚刚被林啸和八班同学们批得狗血淋头,转眼就发现,竟然是林啸刻意引导的,这让他更是感觉一阵恼火。
“这……还真是这个问题!从头到尾,似乎就是林啸在控制,谁能得奖项,照着他这三个标准,好像只有是文帝!他的出发点,一直就是文帝!”
经过李毅这么点破林啸制定评判标准的实质,李世民也恍然清醒过来,发现还真是被林啸牵着鼻子走。而这瞬间,所有人的目光,唰地聚焦在林啸身上。
惊愕、好奇、期待,还有些许的迷茫:到底哪个标准才是对的?这个历史课……也太烧脑了吧!!面对数十道复杂的目光,林啸脸上的笑容更盛了,那是一种欣赏与赞许交融的笑意。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给了大家几秒钟消化这颠覆性的对比,才再次开口。
“好问题!精彩的思路切换,李毅!”
林啸更是赞赏看向李毅,也环视着所有同学:“这恰恰印证了一点:历史没有唯一的、绝对的标准答案,答案,取决于你提出问题的角度,取决于你设定的评判规则。”
“就像体育比赛,百米赛跑看速度,马拉松比耐力,举重看力量,项目不同,冠军不同。”他双手撑在讲台上,身体微微前倾,又跳出评奖模式,反而回到了教学模式:“李毅提出的这套量化硬核标准,同样是一种合理的、有力的视角。”
“它能让我们看到始皇帝的雄才伟略和奠基之功,能让我们看到洪武皇帝的呕心沥血与制度搭建的艰辛卓绝。”
“这套标准下的劳模,强调的是付出与成就的极致和绝对规模。这很重要,它代表了另一种价值。”林啸话锋一转,面带笑意:“正如李毅刚才所言,我提出的那三条标准,或许确实是为了引导大家思考另一个层面:勤政的最终目的为何?它的成果如何作用于国家与文明的长久生命力?”
“它提供的治理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智慧与启示,而不仅仅是强度和规模的比拼?是否能为后世留下可借鉴、能复制的核心精神?”
“这两个方向,是不同维度下的探索,没有绝对的高下之分,但关注点确有不同。”
他赞许地看着李毅:“李毅看穿了我这三条标准的导向性,这很好,证明他对历史人物的特点和不同评价维度有了深刻的理解。”
然后他转向全班,语气变得轻松而包容:“所以啊同学们,劳模皇帝奖其实也可以叫定制冠军!”“如果让你们自己来当评委,根据你对劳模的理解自由制定评选标准一一是比谁最卷?还是比谁对国家长远发展贡献大?还是比谁留下的思想最可贵?”
“那么,你们每个人当然都可以有自己的定制冠军。”
“始皇帝可以是开天辟地成就奖,洪武皇帝可以是勤政007终身成就奖,文帝是可持续发展模范奖,彼得大帝是一线实践改革先锋奖………”
“这样一想,是不是很有趣?答案是不是更丰富了?”
这样的承认和解释一出,让朱元璋感觉被耍的愤怒之火又迅速被浇灭,好家伙,合着是他着相了!“呵呵,林啸这是又给学生们挖了一个坑,让大家认识到了历史的本质……”
“谁都可以来制定标准,但前提是要熟悉历史……”
马皇后也一眼看穿林啸意图。
这个小小的小聪明,不仅没让林啸恼怒,还获得了赞扬,李毅对林啸更是佩服。
“老师说得对!其实提出不同的标准不难,但关键在于,无论提出什么新标准,都必须像老师这样,建立在对所有候选者那七位皇帝各自的勤政模式、历史贡献、性格缺陷有全面且深入的了解基础之上。”他果断附和林啸,也看着被引导的同学们,更加狡黠道:“否则,我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大家没有思考空间,只能人云亦云。”
“老师的标准,不仅是为了评一个奖,更是为了引导我们去触及更深层的历史价值评判。无论从格局的宏大,讨论深度的提升,还是激发我们对历史知识的探索,都更高一层楼。我完全同意老师这三条标准的立意!”
林啸看向李毅,眼中满是欣慰:“很好!李毅不仅敢于质疑,更能理性分析,理解课程设计背后的深意。你的补充非常到位。”
林啸敲了敲桌子:“所以,回到我们眼前的游戏规则上来。既然是游戏,总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决出最终的名次,否则我们就只能停留在精彩的讨论阶段,发不出一张奖状了。”
“同学们之前提不出标准,就先用老师的!”
“下个奖项,将听取你们的标准……这也是这堂课老师想要教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