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那改编自《阿甘正传》、题为《阿怡正传》的表演落下帷幕,八班教室短暂的安静后,响起了稀稀拉落的掌声,远不如方才曹园引爆全场的狂热。
而在李毅表演结束的瞬间,李世民猛地从御座上站起。
“阿怡正传!”
李世民那锐利的目光,仿佛要穿透时空的阻隔,忍不住将李毅表演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画面都抠出来咀嚼。
在曹园描绘司马懿的影帝之路时,他虽然也觉新奇讽刺,但更多的是一种旁观者的兴味。
然而李毅口中这关于大唐装傻皇帝李忱的前半生的演绎,则是让李世民看到了很多。
“辅机,魏征……你们都听到了!从这篇《阿怡正传》之中,尔等……看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他忍不住征求众人,毕竟他一人不可能记得全李毅的全部表演。
长孙无忌深吸一口气,眉头紧锁,捋着胡须,考虑了下道:“陛下,臣……细思极恐。从李毅的叙述中,那位唐宣宗李忱,在其装傻的三十六载之中,竟历经其父皇、其兄,其兄的三个儿子,敬宗、文宗,武宗……前后凡五任天子!我大唐……至那李忱时,方是第十七位天子?”
他顿了顿,语气更显忧虑:“看似比之西汉十一位天子更显国祚绵长,可这短短三十六年五易其主……更迭之速,简直骇人听闻!”
“此中透出的信息,绝非盛世长久之兆,而是……而是中枢不稳、祸起萧墙、皇权倾轧的乱象啊!”“是啊,三十六岁……五个人……”
房玄龄面色凝重的重复:“平均一任帝王在位不过……七年有余?这些皇帝为何不长命?”一股透骨的寒意爬上了所有贞观君臣的脊梁,简直不能细想。
魏征更是一步踏出,他关注的焦点则更让李世民如坐针毡:“陛下!臣所忧心者,乃李忱登位之由!竞是……宦官权阉玩弄权术,视国家神器如儿戏,将其当作一个傻子扶植而起,作为傀儡!以抓阄之法确立储君?”
“何其荒谬,何其可怖!如此景象,宦官之祸竟达此等地步,把控天子废立大权!这已非寻常干政,是彻底架空了天子,操弄社稷!”
魏征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深深的耻辱感:“此情此景,比之东汉末年宦官专权、袁绍尽诛阉党之时,其恶劣程度,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
“将江山社稷视作宦官掌中之物,大唐至此,危若累卵……怕是……”
杜如晦也沉重地补充道:“所言极是。一个需要装傻三十六载方能存身的皇子,最终竟成了砥柱中流,虽令人感慨其坚韧,但更说明其生存环境之险恶到何等地步!这类宫变,恐怕只是冰山一角。”群臣你一言我一语,将课堂的一个表演片段分析得鞭辟入里,字字如同惊雷,炸响在贞观君臣的耳边。大唐的未来图景,在他们眼前仿佛染上了一层浓重的血色一一子嗣不昌?皇子早夭?宦官滔天?皇室内斗?国本动荡?
这一句一句话,足以让自信的李世民也感觉到深深的后怕。
“够了……够了……都是朕的错!”
他猛然开口,打断了文武百官的议论,更是深吸一口气:“玄武门……”
这三个字从他口中艰难地挤出,仿佛带着千斤重担,随即被咽下。
“若非……若非朕开了这个……祸乱的先河!让后世子孙,皆可效仿此等……此等血腥夺位之路!上行下效,骨肉相残,猜忌不绝……才会酿成这后世大唐皇子如履薄冰,庸懦短命之主频仍,大权旁落于阉竖之手的地步!”
“朕……朕愧对父皇啊!是朕……亲手种下了这祸乱大唐根基的恶种!”
李世民更加愧疚,深深的内疚让他都迷茫了,他真的错了吗?
八班教室。
讲台上的李毅扶了扶眼镜,似乎也发现了有点尴尬,大家没第一时间投票,立即打破了短暂的冷场:“我的表演结束了。请大家……为我所支持的李忱投票吧!”
期待的目光投向教室的各个角落。
冯文明第一个响应,高高举起了手:“支持李毅!演得很有特色!”
叶萱也微笑着举手:“虽然没看过原著,但感觉……挺特别的。”
“就是!影帝又不是只看梗,李忱这故事本身就够精彩!投票!觉得这表演,还是挺精彩的!”几个平时和李毅关系不错的男生也喊了起来,跟着举手。
“对对,支持一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有几个声音附和道。
然而,陆陆续续举起的手,远不及司马懿的全票震撼,甚至也比不过王莽的声势。
“唉,李毅这表演……怎么说呢,太正经了吧?”
“就是,全程没一个爆点,听着快睡着了……没曹园的《洛水影帝》那么刺激搞笑啊!”
“赵麦可给王莽做那个自白,大孝子、圣天子的,讽刺味儿多足?李毅这个……太平淡了。”“对头!梗呢?名场面呢?阿怡正传听着就莫名其妙,没有洛水发誓那种戏剧冲突……”
“不是不想投,实在是……不够劲儿啊……”
窃窃私语像微风般拂过教室,李毅表演效果没有征服到所有人。
李毅站在台上,目光平静地扫过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