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手搭建?怎么搭建的?谁帮你搭建的?”
李儒意味深长地看了贾诩一眼,微微笑道:
“自然是主公帮我搭建的。”
贾诩睁大了眼睛,看了看周围,确认四下无人,于是连忙低声道:
“主公!?”
“主公愿意帮你干这种事?”
李儒摇头道:“主公不知道。”
“只是我帮主公分析李傕和郭汜为什么会造反,长安为什么会被攻破。”
“最后李傕和郭汜必定会打败王允主导朝廷。”
“到时候我可以写信给李傕和郭汜,让他们兵压冀州边境,牵制袁绍部分兵力。”
“我与李傕郭汜联系走的是主公的渠道。”
“我的意思是,主公和其他同僚们检查完书信内容以后,你帮我想办法再塞进一封密信。”
“借着主公的通道将密信传到李傕和郭汜手上。”
“当然,主公的渠道是暂时的。”
“我在东海也没什么人脉,你还得帮我找一些靠谱的人负责帮我送信。”
贾诩连忙摆摆手:
“不不不,这太危险了,操作越多死得越快。”
李儒心说贾诩明明他有能力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这一切,但依旧还是够谨慎的。
于是他想了想,折中道:
“那你就帮我塞一次密信就好了。”
“我让李傕和郭汜帮我把我的死士弄过来帮我做事。”
贾诩缓缓喝了一口茶水,仔细权衡利弊。
最后答应道:“行,我可以帮你一次。”
李儒笑道:“多谢了。”
“另外,我还有个小小的请求。”
贾诩警惕地看了李儒一眼,他的腿告诉他赶紧溜。
李儒连忙安抚道:“放心,不会对你造成什么影响。”
贾诩勉强道:“好吧,你说说看,要是太麻烦我可不干。”
虽然贾诩也希望刘备能当皇帝,这样他的地位也水涨船高,但前提是他的处境是安全的。
在他看来,如果他死了,谁当皇帝都没有意义。
他做不到李儒这样自杀式的进攻。
激进派见了李儒都得自认保守派。
李儒沉吟片刻,说道:
“帮我暗中查一查传国玉玺现在在谁手上。”
贾诩没想到李儒竟是这个请求,再三确认道:
“传国玉玺?”
李儒点点头道:
“没错。”
“你也知道,这一年我一直在打听传国玉玺的下落,准备在合适时机把传国玉玺的下落暴露出来,祸水东引。”
“然后不费一兵一卒让获得玉玺的诸侯直接内部瓦解。”
“我打听到是孙坚第一个进入洛阳皇宫的,当时他就在那口井旁边扑火。”
“所以一开始我猜测,玉玺在袁术手上。”
“但我观察了很久,觉得袁术好像也没有。”
“寿春之战后,我更相信玉玺不在袁术手上了。”
“因为以他的性子,他要是得到传国玉玺,现在也不会这么消极地防守。”
“因此,传国玉玺应该是被孙坚继续私藏了。”
“如今孙坚战死,传国玉玺应该在他儿子孙策身上。”
“但也不一定在。”
“你帮我暗中调查一下,派个人试试他的反应。”
贾诩挑了挑眉:“你知道了下落又如何?”
李儒端起茶盏吹了吹热茶,嘴角上扬:
“等主公平定北方,就顺手借着传国玉玺瓦解南方。”
贾诩深吸一口凉气:
“袁术也在你算计之内啊。”
李儒理所当然道:
“那是自然。”
“到时候如果主公打败了袁绍,那么袁绍旧部就会投奔袁术。”
“袁术会实力大增,尾大不掉,严重阻碍了主公登基,必须除掉。”
贾诩迟疑道:“可袁术和刘备这关系....不好除吧?”
李儒冷笑一声:
“就算不杀袁术,也要瓦解掉他的兵权。”
“这天下的兵权必须掌握在主公手里。”
刘备之前和李儒提到了清查私田需要配套的制度。
李儒首先想到的就是集中所有兵权在中央。
在董卓强大的兵权面前,三公都得低头。
这让李儒深刻地理解到兵权才是实实在在的权力。
没有兵权的世家就是纸老虎,将兵权集中到刘备手里,后面推行的政策才能顺利进行。
贾诩想了想,反正调查传国玉玺这件事也不参与弑帝。
而且也确实能够帮助到刘备。
于是贾诩点头道:
“行,这个我可以帮你调查一下。”
李儒一听,高兴地给贾诩续了一杯茶:“劳烦文和了。”
贾诩无奈道:“你才刚来多久啊,就把天下人算计进去了。”
李儒笑了笑:
“不是我比他们聪明,而是他们不够狠,即使想到了也不会做,束手束脚的。”
“只有我不需要为家族,为家人考虑未来。”
“我孑然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