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嫁入宁王府,继母精挑细选给她几名陪嫁,后来那几个丫鬟被她送回侯府,留下服侍他们。
她父亲这一回抬的姨娘便是几个陪嫁之一叫做似梅的。说是似梅有了身孕,且大夫说是个男胎,她父亲大喜,做主将人抬为姨娘,日日宿在梅姨娘院子里。
上辈子直到她去世,因继母手段了得,她父亲从来没有纳过妾。这一次也不知是继母眼光好,挑的丫鬟确实厉害,或是其他原因,事情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这是好事啊。"竹苓将消息说与戚淑婉听后便捂着嘴偷笑,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幸灾乐祸,“日后府里多个小少爷,人多热闹,侯爷喜欢,夫人也高兴。兄友弟恭、姐弟情深,那样才好呢。”
梅姨娘怀的是不是男胎此时无法下定论。
但只怕要在继母的眼皮子下将孩子生下来便万分不易。“梅姨娘原本是继母为我挑的陪嫁,虽说人送回侯府服侍父亲和继母了,但好歹是在我身边待过的,也该关怀一二才是。”戚淑婉想一想,“竹苓,你去小库房里挑一根百年老参,待我走一趟永安侯府,去探望下那位梅姨娘。”得到吩咐,竹苓摩拳擦掌道:“是!王妃,奴婢这便去准备!”说罢风风火火地去了。
除去戚家这一桩,还有另外一桩事情是关于崔景言的。因着皇帝陛下与太子殿下广开言路,故而哪怕是尚未入仕的学子,若有优秀独到的文卷,也会被举荐到陛下与太子的面前。而此番便是崔景言所写的一篇策论得到陛下与太子的青眼。
他们在别院期间,崔景言曾得陛下传召。
三日前,他已入宫面过圣。
若单论这件事,凭着上辈子崔景言能高中状元又在官场上平步青云,毫无疑问,他是能够得到陛下和太子赏识的。但那无不是以崔景言高中为原点,而这一次,相比前世,显而易见崔景言是有意筹谋。恰如他结交谢家二爷之举。
这些举动与戚淑婉从前了解的那个崔景言的性情相悖。难道崔景言当真受了什么刺激?
戚淑婉探不明白,她直觉有些蹊跷,又无意深究,一时只将这点感受放在一旁,不去自寻烦扰。
从别庄回来后,京城反倒风平浪静。
亦在这样的风平浪静里,万寿节终于到来了。这是皇帝陛下不惑之年的寿诞,四海同贺、举国同庆,尽管陛下有令,万寿节祝寿事宜一切从简,但朝堂内外依然无比重视,不敢怠慢。万寿节当天,群臣诣阙称贺,上寿拜祝,纷纷献礼,及至傍晚,皇帝携太子与百官同庆,而皇后于宫中设宴,招待女眷们。
戚淑婉这一日早早进宫去陪赵皇后。
她到得虽然不晚,但太子妃、萧芸以及燕王世子妃周蕊君到得比她更早。踏入殿内,见众人笑意盈盈,其中赵皇后尤为高兴,而太子妃面上隐有羞怯之色,戚淑婉心下好奇,上前行过礼后,不免笑问:“可是除了父皇寿诞另有喜事,才叫母后这样开怀?”
萧芸抿唇一笑,冲她竖起个大拇指:“三皇嫂聪明!”戚淑婉又问:“是什么喜事?”
萧芸起身走到太子妃身侧,手搭在太子妃肩上:“今早太医来诊脉,道大皇嫂怀了身孕。”
“三皇嫂,你说今日是不是喜上加喜?”
戚淑婉忙笑着与太子妃道贺:“恭喜大皇嫂!是我来迟了,否则便能第一时间同大皇嫂说恭喜了。“她口中这样说,心里却是有些生疑。凭借前世记忆,她记得上辈子直到她去世,太子妃也不曾诞下一子半女。乃至有传言正因太子妃迟迟无子,陛下才未退位让贤。可是,现下太子妃有孕了。
太子妃有孕事关重大,又是在皇帝陛下的寿诞,定然反复确认无误,才会在今日叫所有人知道。
偏偏这却与她前世记忆对不上。
那么,要么是这件事同上辈子出现偏差。
要么便是,太子妃的这个孩子…到最后没能保住……念头从脑海闪过,戚淑婉心口猛然跳了两下。若上辈子太子妃这个孩子没能保住,那是有人蓄意谋害,还是其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