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
蔡府,书房内。
因为蔡京年老,官家特许他在府上办公,并且恩准随身带两个侍妾伺候。
在府上议事,蔡京确实自由了很多,也不用乘车马前行。
他这宅子,更是豪奢至极,引金梁河组成水系,修建了无数的水榭楼台,种植奇花异草。
小桥流水、精致院落,和艮岳也不相上下了。
此时秋风来袭,满园菊花含苞待放,金黄色的花海,真真犹如天上人间一般。
要是让陈绍瞧见这种院子,高低也得来一句:是个消磨志气的好地方.
他在西北的府邸中,有时候都会忍不住贪恋后宅的安乐,不想出来。
蔡京的书房院子更是清幽雅静。
清澈见底的水池,水底铺着小小的鹅卵石,水面上方有一根竹筒,把听雨湖的清水源源不断地引来,流在水面发出汩汩叮咚相伴的声音。
听着侍妾给他念的两份军报,蔡京闭着眼睛,一言不发。
这两封军报,就是大宋如今最重要的两件事,一喜一忧。
不管是党争、财计、民生,在对外战争面前,都算不得大事了。
童道夫为何怎的不争气..
这陈绍,还真把西夏给灭了。
蔡京极少判断失误,但这一回,是连续两件大事,都失却了先见之明。
“陈绍.”
蔡京默念了这个名字,让他头疼的是,自己的小儿子,派去坐镇宥州的蔡偉,可以说是个纯粹的废物。他竞然一点消息也没传回来。
每次问他定难军的事,他就说和其他州府一样,没什么特别。
真不知道,他在那到底干了什么,总不会每天就闷在家里喝酒看书吧.
突然,蔡京觉得有点头疼,因为他想到还真有这么可能。
但是蔡京很快就原谅了儿子,毕竟他和自己一样,都是清贵的士大夫出身。
大宋百年以降,权贵阶层的生活很优渥闲适,大伙喜欢的事,无非就是琴棋、宴会、歌舞、诗赋等等.去了西北那种地方,难怪偉儿会意志消沉,自己还是找机会把他召回来吧。
虽然自己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偉儿好像并不合适。
对于西北如今的局势,陈绍明摆着是听调不听宣。
汴梁城的君臣,选择了将此事暂时搁置起来。
不去计较陈绍的不合规矩,等着伐辽结束之后,再跟他算账。
陈绍何尝不知道,能有如今短暂的安宁。
不是赵佶和蔡京不想马上处理,拿下西北,而是他们真的腾不出手来了。
赵佶这人,不喜欢麻烦,只要不耽误享乐,他愿意拖一拖。
而蔡京那里,就更加复杂,首先他清楚地看到了陈绍的威胁,这人要是起了异心,马上就会成为下一个李元昊。
但是他也不舍得马上和陈绍撕破脸,因为陈绍的三角贸易,消耗了中原大量的奢侈品,给大宋财计缓了一囗气。
大宋财计,如今还是掌握在蔡京手里,虽然禁军的事情解决了,但是汴梁无险,要是不迁都,就必须训练新军。
这又是不小的一笔支出。
再加上他紧赚赶不上皇帝乱花。
官家赵佶花钱的能力,是没有上限的,被他折磨了近二十年的蔡京岂会不知。
当然,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家陈绍没反。
几乎是每周上一道奏章,陈述他的忠君爱国. .
这给了宋廷拖一拖的理由。
蔡京摆了摆手,示意旁边的侍妾继续。
侍妾又拿起一份公文,看了看署名,顿时有些犹豫。
蔡京睁开眼,侍妾赶紧摆在他面前,蔡京瞧见那“李纲’两个字,顿时皱眉道:“这本就不看了。”与蔡京相比,新提拔的李纲就不一样了。
他就跟打了鸡血一样,每天到处宣传,西北陈绍包藏祸心,必须马上消灭。
而且蔡京深知,官家提拔这个李纲,就是要与自己打擂台。
用来制衡自己的。
所以他可以尽情打压其他政敌,这个李纲却暂时不能动。
官家用他来恶心你,你就得乖乖被恶心。
蔡京心里不无恶趣味地想着,若是没有官家庇护,就把你这个李纲迁到兴庆府去,给你机会当着面骂他看看那陈绍手下,西北的蕃将,会不会听任你在那骂人。
你李纲在这汴梁城里骂,没有人会真的把你怎么着,反倒叫你在这儿恣意的养着名望。
可是到了西北,说不定一句话没骂完,那些莽汉的刀就砍到脖子了。
大宋承平百年,他们好像都忘记了武夫的德行。
同时看两份军报的,还有兴庆府的陈绍。
韩世忠在贺兰山,遇到了激烈的抵抗,但是他没有急着进攻,而是慢慢包围,寻找道路。
河北的消息,依旧让人揪心,好像是从伐辽开始,就没打过胜仗。
唯一赢的一次,还是燕地降军郭药师打的。
陈绍甩了甩脑袋,不去想河北那摊子烂事。
因为他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大战在即把中低层武将给换了,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出来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