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我们有一个派对
刘羲自然不是为了做酷吏。
自古以来,当酷吏的就没几个好下场,虽严刑峻法、不畏权贵,乍一看上到太子宗室、下至豪强士族皆可做手下亡魂,可归根到底只是君主用以集权的工具;一旦任务完成,君主与被迫害的臣子们又重归于好、和和乐乐一家亲,问就是酷吏的错,杀了酷吏,咱们还是好厚米。
但这是她目前踏入京师权力场最快的捷径--她不怕被刘宏推出去祭天,因为在计划里刘宏活不过一年;她不怕士族与门阀群起而攻之,因为她手中的刀剑只会对准宦官与外戚,最终是天子。
不过诸君若是真有意见,请当着我在冀州的八万兵马跟前随意表达。如刘宏这样的登,你若想靠才华与德行上位,那就跟开盲盒似的没有区别,就算成功了,那也永远比不过常侍在登心里的地位。可设立换汤不换药的锦衣卫就不一样了。本质是在集中皇权,哪有皇帝不贪这个的?最妙的是刘羲乃女性宗亲,在世人眼中顶了天也就会做个馆陶公主;况且就算她最终成为了帝国实际掌权人,日后还不是要还政于侄子?但这世上从来都是请神容易送神难一一这一点袁基应当深有体会。刘羲打定主意坚持贯彻袁府君"取常侍而代之"路线不动摇;坚持推进刘老登″唯有宗亲兼酷吏刘羲可以信任拿捏″思路持续深入。至于现在。
刘羲看了眼更漏,于灯火通明的大殿中向袁基投去一瞥,对刘宏说:“皇兄,明日是珩女公子及笄礼,不妨先令太仆与公达返家去?”袁基:“。”
什么意思,得到了我对你重启特务机构的支持之后,现在就赶我走了是吗?刘羲想成立写作锦衣卫读作绣衣直指的个人权力中心,除了天子的首肯,也需要其他人的背书一-于是门阀出身、族中四世三公的袁基,以及经学传家、满门清流的荀攸得以在禁中留到现在。
但刘宏唯爱制衡。恰如宦官领头的西园八校尉中还夹了个袁绍,刘羲的锦衣卫也不得不捏着鼻子收下了一个何进之子何咸。袁基是不打算让袁氏任何一人掺和到锦衣卫里去的,为锦衣卫这样的酷吏特务背书已经是他最后的温柔。
他深深地看了眼刘羲,到底双方如今是同盟,故而并未说什么怪话,与荀攸一道告退了。
因袁珩明日及笄礼,仁慈的天子特赐二人车马仪仗离宫,可无视夜禁;荀攸冷眼瞧着袁基假惺惺地辞让不受,心道有时候真不怪未央想动手,他现在也想揪着袁基的头发让他看看是什么时辰了,正常人都已躺在榻上了。如是好不容易回到袁氏府中,袁基也没有休息的意思,还要拉着荀攸在豪宅中“相与步于中庭”,问:“武遂设立锦衣卫一事,公达方才缘何一言不发?”一言不发还是太夸张了,但他们不问他不说、他们一问他糊弄倒是真的;荀攸假笑了一下:“我不过是因恰好在公府中才被陛下传诏。方才那样的场合,哪里轮得到区区属官讲话?”
事实上,荀攸只是不愿开口而已。对于这种提议,他不出言反对都已经算是道德败坏了。
袁基闻言不置可否。他还想说些什么,却在经过袁珩院外时隐约听见里头一派嘈杂,当下皱起眉头,询问守在院外的范香君:“更深露重,女郎这又是在闹什么?”
范香君一板一眼地回答:“这几日女君亲友皆陆续抵达雒阳观礼,有一些暂住于对面别院中。一个时辰前,郭氏郎君提议邀请同龄者通宵夜话,饮酒作乐,女君应允。”
袁基:“她应允了什么???她还记得这是我的府邸吗???”荀攸:“谁提议通宵夜话、饮酒作乐???令音还有其他姓郭的友人吗??袁基拧着眉,被这经典“父母不在家我呼朋唤友开趴体"的美高teenager做派气得晕头转向:“我倒要看看她在搞什…”…名堂。
袁基眼皮狂跳,不可置信地看着将自己阻拦在外的范香君:“你敢拦我?!范香君面无表情:"抱歉,郎君。您没有被邀请。”倒反天罡!真的是倒反天罡!
荀攸闲闲地拢了拢衣袖,看热闹不嫌事大:“好了,公业。年轻人的事,咱们这些老家伙掺和什么?”
袁基…”
你才老!你全家都老!
袁基气得团团转,嘴里不住骂着家门不幸,这就格外衬托出荀攸的通情达理、处变不惊、温厚优容与教育智慧:“还是去同未央说一声,莫要玩闹到太晚。”
大
堪称是后汉末第一贵女的袁珩开成年前夜趴体,那自然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系统看着与华美奢靡的豪宅很不般配的、阳光积极健康向上的夜间活动,讪讪:【我还以为你要开……吓得我屏蔽机制都准备启动了。】袁珩:……我快问腻了。在你眼里,我到底是个什么人啊?】除本就在此的荀或与郭嘉,以及住在隔壁宅邸的袁婉,被邀请的还有千里迢迢入京的蔡琰、周瑜、孙策,住在另一个隔壁,不请自来的袁琦、袁熙,以及本欲拜访同僚袁绍的霍贞。
霍贞其实是最先来的,彼时宵禁未至,她为了托袁绍转交及笄贺礼,也来了个含章月下追本初;但袁本初跑得太快,她不知不觉就追到了人家家门口。来都来了。
袁绍完成每日汇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