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维校的三好学生> 第231章 夏州战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1章 夏州战役(2 / 4)

大概是没有人会种田。所以在封建时代,当一大批移民被驱逐出乡土后,就很难再打回来一一因为迁徙者和土地的利益,已经在迁徙中直接隔断了。

在旧时代,被驱逐的旧民哪怕在异乡活下来后,回望故土,也只是回望。

故土已经被那边的人占领了,自己回去后没有现成的田宅。而缺乏统一的利益就自然没有统一行动。赵宋丢了燕云十六州,丢了西夏河套地区,乃至后来龟缩到南边,都打不回去的原因。自然是因为没法保证:从南边招来的兵打北方时,官老爷们能给南兵在老家分地。故南朝和北方对抗时,唯一有对北战斗力的,是淮区失土农民。

而近代化党阀不同,他们相对于旧时代先进在利益分配上。党阀会把利益分配给每一个人的。战前,武俱往的工作做的非常完备。他根据上千份来自下层民众的调查报告,对下方针对性的进行了战争动员规划。

武俱往对各个工匠区都派出了宣讲人员。这些宣讲员最先是从民生上阐述昊国的大恶。

“夏州土地,现在在昊国治理下利用率非常低。缺乏水利,缺乏河淤肥料的培养,甚至人工都缺乏,一年粮食产量只有十五万石!而派州可耕区域不足夏州三分之二,粮食产量却是一百二十万石!”宣讲人员在引起了众人痛心疾首后,随后话音一转:“我方打过去后,重新分配田地后,会大规模投资水利,三年内,粮食产量将达到一年一百八十万石!”

这句话让工坊主们率先激动起来。因为修建水利,需要风帆运输车,需要大量麻绳,竹竿建材,这些订单都是钱啊!

紧接着更加重磅的消息下达。宣讲人员们统一口径:打下夏州后,确保工业工坊区域的粮价在二十文一斤;报名参与支援前线的劳工,在二十年内,每年会分发六十斤的粮票。

这句话一出后,这些失去故土的移民们,突然对故乡有了“相思”之情。

上述是对平民百姓的动员,在内部,对行政人员的宣传中,党阀将为夏州规划出十五个行政区域,七千个岗位。这些岗位都是“官位”,即大批的可上升空间。一一这么一来,从夏州跑来做了小官吏的读书人们,开始高呼:“昊无道,派邦昌!”

至于对工商内部的宣传是:会规划好列车线路、站台;同时,在预估的商业消费市场报告中:粮,盐,炭,油,布等商业,全部都列出了每年可增加收益。

新党阀内那些管理“货殖”的高级官僚,在动员大会上对工商人士强调:这些商业不会交给战后的夏州当地势力自行重构填补!而是要统统吃下,安排这次战役中的自己人来接管。

在武家军内部,由于宣冲十余年的身体践行,“血劳换血酬”的概念已经贯彻到了整个派国上下。在新党阀的战争红利分配方案,得到宣冲盖章确定后,一团火在中部战线燃起来。

宣冲:“一场战争中,能够从失败者这里掠夺的价值到底有多少?算的越清楚,拿出来做的血酬越多,那么军事集团的后发血条就有多强。过去是我一个人算,现在是我的门徒们一起算。”

…现代人相对古人,就是善于斤斤计较…

统正历5年6月13日,三万全副武装的派军就这样进入了夏州。

当夏州田野中农夫看到这些穿着灰色布匹的大兵们时,是茫然无措,想要逃避过兵;但这些大兵们没有理睬他们,反而是丢米糕给他们。然后军团路过了这里,直接奔着吴军的军事集结点过去。吴军在夏州的兵力总规模也有约五万人(包括不能机动的地方驻军),且也都在战前完成了应对国战的练兵统合,能够列队,并且有了初步“操典”制度。一一料敌从宽的宣冲将对手战力的朝着自己这边“模式”来套。

赵诚这些年也在进行操典化,但问题在于:没有“变法”后国力的支持,显得乏力。

尤其是现在,当宣冲这边看清了昊国的虚实后,夏州这一路,没有大规模机动能力,这战术就如同虎鲸与大白鲨对抗。

虽然大白鲨也长着尖牙利齿,但是大白鲨的爆发速度,是虎鲸常态巡航速度。这属于你的大招,是我这边平a。

夏州战役,三万兵团高速机动一百公里,迂回到吴军侧面,也就是当年赵诚阻击戍帝兵团后路三个藩镇的地方。几乎是沿着赵诚当年突击的路线,对当年三个藩镇驻守的城市进行突击。

六月十五号,派军用重炮轰开了城防看似强大的铃城。

铃城城防是戍帝早年登基时下令营造的,采用烧制砖瓦用石灰和蛋清黏在一起。

然而这里对于吴国来说,过于后方了;赵诚麾下将领没有在这部署重兵。一一不是赵诚疏忽了,而是他部队只有那么多,面对大兵团穿插,是备前后寡,备后前真。

本地只有四五百老弱病残。他们牙齿都不全了,都是吃了掺杂沙子的饼碚掉的。即使是城中十几个精兵们由于后天武气功法的原因,颇为精锐,但是面对上千人煞气压制下,也无能为力。

那些修炼武气的高手们单打独斗尚可,但是现在在城头上,面对派军炮火压制,头都不敢抬。随着标准化的沟壑作业延伸到前方,抬枪火炮压制下,铃城城墙上的守军士气崩的太快了,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