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不戒风月> 第 37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37 章(1 / 3)

第37章第37章

乌泱泱的军士纹丝不动。

孙承睿脸上肌肉在极度紧张和迟疑下,轻微抽搐。陇西王挎着腰间大刀,款步从队伍前段走上石阶,他身形魁伟,双肩似山,甲胄披在身上宛如玄铁铸就的高塔, 仿佛他一人,便抵万军。“大皇子为何回防城外?”

孙承睿紧盯陇西王炯炯有神的双眼,“陇西王,我们中计了,黑旗攻陷陇蔺江后并不做停留,再不回防部署,只怕就快兵临城下。”“大皇子所言可有依据?"陇西王皱起眉头,却并不为这消息感到焦急,“众多陇西将士好不容易助你攻陷皇城,这总不是你的调虎离山之计?”孙承睿心下了然,但还是道:“事态紧急,还请速速随我回防城外!”“不必了。”

陇西王却一摆手,手掌大如蒲扇,“哪有进来了再出去的道理,放心,黑旗不会攻城,自有人迎他进城。“见孙承睿张口,他打断,“或者大皇子是想号令城中仅剩的十万府兵,对阵我陇西十五万人,外加城外六路包抄的黑旗军?粗略估计,他们有五万人。十万对二十万,这不是个好主意。”孙承睿竞笑了,“陇西王,我不曾想到你会有此阴招。”陇西王却道:“兵不厌诈,这是谋略,孙兆邰把这京城固守得密不透风,若不用黑旗调离京城军队,再撺掇你父子反目,我们没有太大胜算。”“还是个连环策,若非对朝廷有十足的了解,你想不出这个计划。”陇西王大大方方表示,“这的确不是我能想到的,这是陈玄烁的计策。”“陈玄烁?"孙承睿面色大变,“你说的是前朝太子陈玄烁?”陇西王笑道:“我说的就是大齐太子陈玄烁,想不到吧,他还活着,活得好好的,就活在你们的眼皮底下。”

孙承睿清楚,若非是自己认识的人,陇西王不会这样说。倘若他只是活在京城某个角落卧薪尝胆,陇西王何必耀武扬威说出这般话来。“我认得他?”

陇西王气定神闲,“何止认得,大皇子,你当真想知道他是谁?提前告诉你,对你眼下的处境,或许不是一件好事。”孙承睿此时也不容别人来扰乱大曜军心,他环视远处将士,说道:“不论他是谁都无所谓,怕只怕陇西王此时不说,便再也没机会。”陇西王哈哈大笑。

孙承睿也笑,“你又岂知我不敢用这十万人对你们二十万?眼下皇城内,是你们的人数不占优势,难道你还打算在皇城外动兵?怕是你未得皇权,先失民心,黑旗处心积虑收买人心,这就要为祸京城百姓了吗?”“你们孙家倒也谈论起民心了,可惜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百姓从未遗忘前朝太平。昔年陈氏在位,天下安稳百姓安居,是你们孙氏篡位夺权,才让黎民颠沛流离!”

孙承睿胸前玉玺此刻灼得烫人,他并没有胜算,甚至自己就站在陇西王的面前,若短兵相接,并无太大胜算。

陇西王伸手握住剑柄,“大皇子,不要做不明智的事。”“不战而败,才不明智。”

话毕,孙承睿拔剑便与陇西王在乾元殿前近身对战,长阶下的军士们见状统统陷入混战,一时间兵戎相接哀嚎遍野。但两方都有一致的默契,那就是不将这场战争蔓延至宫门外,在此刻便将敌将斩落,奠定胜局。

皇城外的将士听得一清二楚,面面相觑气氛一度焦灼,但迟迟不见宫内传出号令,便明白这是不愿将战火扩大,若晏京因此受累,那下一个继任者不管是谁,都将彻底失去民心。

外头杀声连绵不绝,乾元殿内,孙兆部伸手取过案上一盏茶,像是在听一场盛大的祭典。他同样听清了孙承睿与陇西王的交涉,三言两语足以拼凑出一个趋近完整的故事。

他在想什么?恐惧吗?还是悔恨和遗憾?

只怕都没有,他只是在等,等一个谁也逃不脱的落幕。他的结局尘埃落定,即便没有亲生儿子的反叛和黑旗的卷土重来,他也注定守不住这皇位太久。大曜不论是交给年幼的太子孙宏,还是大皇子孙承睿,于他而言都是一场权力的交割。无非是交给孙宏背后的尉迟家,还是交给自己这同样野心勃勃的长子,若交给孙宏,那将会是平稳且一眼望得到头的亲政生涯,但要是交给孙承睿他害怕,他怕自己这开国祖皇帝的功绩会被孙承睿盖过,怕后世说起大曜,谈论的不会是他孙兆邰,而是他的长子孙承睿。他就是个亲缘淡薄的人,他所有的心血都倾注给了权势。就连尉迟澜,那个昙花一现的女人,也只是他生命中惊艳的点缀。煞费苦心找寻女儿长乐,本意也不过是收买人心,想不到这个失踪十载的女儿真的能找回来,非但找了回来,还异常贴心顺意,伴随年纪上涨,他逐渐感到疲惫,面对长乐时,他竟些许明白了为何总有人眷恋不在身边的子女。长乐,想起她和她的母亲,此刻心中竞有片刻安宁。门外清净了,却听一声爆响,门板应声爆裂,孙承睿摔进乾元殿,手中染血的铁剑和胸前玉玺都跌落在地。

他常在京中,哪是拥兵自重的陇西王的对手,这结局可以预料,孙承睿也不过是负隅顽抗。

京城外,黑旗已然兵临城下,只等城内接应的陇西军传出捷报。黑云过境后,暴雨未至,城头插起陇西军和黑旗的旗帜,城门缓缓开启,沉重的木门“隆隆”推动,仿佛要压出一场巨变。城内陇西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