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有人,他都不会受这份气。
世家贵族之所以是世家贵族,因为他们垄断了教育,也垄断了所有的书籍。
大汉朝的普通人,有的终其一生都可能从来没有见过竹简长的什么样子。
要不是朝廷往各地方去,专门教人识得的几个字,会算数,这真就是连算数都不会。
别问朝廷为何专门派人前往各地教人识字算数。
试问朝廷想要管理好地方,是跟一群不识字不讲理的人沟通要容易得多,还是跟一群识得字,也懂得一些道理的人要容易?
文化,教育,都清楚其中的重要性,只是莫可奈何,朝廷面临的问题太多。在汉之前,秦一统天下,春秋战国,战乱四起,文化,教育,想发展,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可能吗?
汉朝建国至今,七十多年了,自刘彻听从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也听董仲舒的建议,育人才,故太学建起,是为大汉朝廷培养人才。
人才,只一个太学够吗?
不够,一时半会刘彻也得放一放,大汉主要的问题在于出击匈奴。
而且,竹简本身的问题,想要传播知识,谈何容易。
“这封信交给长安公主。”刘彻心情好,同时也想到另一个事,上回提了一句官制的事,刘晊提了有想法,盐的事一闹出来,把这事忘记了。那不成,得让刘晊在外头也得想想。
卫青刚回来就要出去,一直不敢往宫中去见卫子夫的卫青,得了刘彻一句也该去看看皇后,卫青也才敢迈入椒房殿的大门。
乍然一碰面,姐弟都不由迎上前,握住双臂,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恐惧。
这回的事太凶险了,稍有不慎,他们卫家上下当真要因此而亡。
此时他们的心都未落定,他们也都知道,那刀会一直悬在他们脖子,落不下来。
“姐姐勿忧。陛下无杀心。”卫青忙与卫子夫道来。
卫子夫点了点头,“先坐下。你可还好?听说你受了伤,伤好得怎么样了?”
神色间都是对卫青的担心,卫青跽坐下,安抚卫子夫道:“姐姐放心,我没事。”
身体上的伤无事,卫青还能扛得住,不会有大问题。
卫青凝望向卫子夫问:“阿晊之前如何?”
作为一个引起一切事情的人,纵然眼下的刘晊什么也未做,可让人提前昭告天下,她在以后,未来会成为谋反的那个人,刘晊的状态卫青也十分担心。
若是人在跟前,卫青直接能见着人,也不用问卫子夫。这不是人不在。
卫子夫摇了摇头道:“心里难受着。”
自己养的孩子,好与坏,卫子夫一眼便能瞧得出来。
瞧出来了,卫子夫也不知如何是好。这样的局面,她有心亦无力。甚至还得尽可能稳住,不能让人看出半分端倪。
“阿晊心志坚定,会没有事的。阿姐行事要更小心更谨慎才是。”卫青叮嘱,卫子夫颔首,这个道理她自是知道的,也叮嘱道:“你也小心。只是你才刚回来,陛下怎么又让你出去?是有什么事?阿晊去了何处,陛下一直不说,我也不敢问,你知道?”
卫青点头,“知道,阿姐放心,阿晊安好。有去病在。”
霍去病,会照顾好刘晊。
卫青不曾直言刘晊所在,定是不能说,不便于说,卫子夫自不再问,连卫青的去向也不要细问。
卫青和卫子夫碰了面,也不敢多言,聊了几句,见了几个孩子,最小的刘据是不知事的,也不明白大汉发生了何种变化。
可是,子不类父,刘据不如刘晊,都能够瞧得分明。
刘晊在刘据这个年纪,已然在未央宫由刘彻抱在怀里读书。
那会儿的刘彻教着刘晊背书,可怜一个奶娃娃想读书,也得小心让口水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