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不就是鬼火的制作,不难。
但宫里弄出了鬼火,哪怕只有一小撮,让人瞧着也是要闹出大事的。“啊!”一声惨叫划破空际,两个折腾的人一看那么一个情况,得了,自知事情无法善了,得找救星去。
一个转身往未央宫去,霍去病和刘侄都赶紧把情况道来。鬼火做出来了,本来是在霍去病的房里玩的,那会儿玩得挺好,可是跑出去的鬼火再想捉回来,捉不着的啊。
这都让人发现了,出事不找刘彻,那得找谁。刘彻…鬼火都让他们弄出来玩,亏得只是一小撮罢了。一小撮也是麻烦事了。宫中出现了鬼火并不小事。可是,刘彻就考虑另一回事了,考虑得开始想,这能怎么借借势。“再弄出一些来,别给飘出去了,朕有用。“刘彻脑子一转,计上心来。神鬼之说,多少人害怕。正因为世人害怕,像刘侄一样不怕神鬼的人,那真是另类。
刘彻想到近些日子闹出来的事,都因刘蛭而起,可是一个两个都想解决刘侄,他不想。不想怎么办?
态度最坚决的人是谁?
刘侄心头一阵阵跳动,不敢问刘彻要鬼火干什么。但刘侄和霍去病还是给刘彻弄出来,完了装好送到刘彻的手里。刘彻一眼瞧见那蓝色的火焰,一摸还不烫手,一时卡住。“你们回去吧。“刘彻立刻把人打发了,让他们两个回去。两人折腾的事不瞒刘彻,闹出事也立刻告诉刘彻,刘彻由此生出怎么样的坏主意,不该他们问。想来很快他们会知道的。知道,那何止是刘蛭和霍去病知道,整个长安都知道了。太后王娡的宫中出现鬼火!
乍一听这么一个消息,刘侄和霍去病都傻眼了,压下心中的万千想法,一个字都不敢说。
刘彻要对付的竞然是王太后,谁能想到?
可是,王太后闹腾的啊。
之前想学了大汉的太后们大权在握,控制刘彻,让刘彻拍老实,伸不出手来,也不代表她安分。
自打刘侄让天幕曝她会成为将来谋刘彻反上位的人,她大概以为自己也可以让刘彻不得不让权,最近分外的活跃。
对外头的人来说,母子相争相斗是顶顶好的一场戏,且让他们争,让他们斗,能世家贵族们从中得利。
在一程度上,好些世家贵族都和王太后一样,企图压下刘彻的气焰,刘晖就是一个突破口!
一个未来谋反上位的公主,就应该早早的解决,不应该让人活着。尤其在刘侄把盐利握在手里,天下的盐,让谁参与,不让谁参与都由刘晖决定后,杀刘侄之心更坚决。
坚决的人就想利用好王太后这把刀。
大汉以孝治天下,大汉皇帝的谥号中,孝文帝刘恒,孝景帝刘启,这是最好的证明。
不孝的儿孙是要遭人唾骂的。
刘彻那儿让人拿着孝道说三道四,他也在等一个机会,鬼火的事让他看到机会。
天幕出现揭露刘侄将来会谋反上位,必须要杀之?这是上天示警是吧。太后宫中出现鬼火,是不是也是上天示警?鬼火一出,王太后安静了,拿着怪力乱神说话的人,再揪着刘侄不放,非要刘蛭死不可,是不是想要逼刘彻杀太后?孝治天下。他们想用孝道来压刘彻,刘彻借着鬼火也可以顺势压他们,你来我往,理所当然对不对?
刘侄和霍去病都默默的给刘彻点了个赞。
而这个事,谁也不提。
第二日两人顺手将工具全部都收拾带回了百川书院,绝对不会再弄。百川书院的聪明人,一听事情立刻即明白怎么办。该收尾的收拾得干干净净,保管谁也查不出半分异样。刘侄继续忙百川书院的事,好在终于是跟人一道忙得差不多了,教材的事也定下,授课的方式,按各自的风格挑吧。针对学生们也得一个月一考,只为看清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而且考完之后重新分班。
因着此事,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分班,是要把学习进程快的学生们放在一起,学习程度慢的放在另一边,这样区别对待好吗?“先生的言外之意我听出来了,是认为对那些学得慢的学生不公平。站在我的立场,让我花时间去学我已经懂得的知识,先生,于我公平吗?而且,世道本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先生很清楚的知道,世间能够称得上栋梁之才的寥寥无几,大多数都是只能做好本分的事。先生,这样的人占据大部分,分班的意义更多在于让彼此都可以不浪费时间。学得快的人应该拉快进度不是吗?“刘晖知道他们的意思,可这个事没有商量的余地。
不分班,全都一起烂吗?
百川书院是用来孕育人才的,既然是要达到这个目的,须铭记这一点。“强者上,他们可以作为一个榜样,激励于人的前进,但是不能让明明可以跑的人站在原地等着他们只能走的人跑上来。这对他们同样不公平。一个人将来能走多远,能走多高,百川书院能够教他们,却不能一味的压着他们。班,一定要分。"刘侄坚定的开口,一众先生听在耳朵里也都纷纷点了点头。是啊,本来就不是人人都聪明,让聪明人按蠢人的进度一起学习,何尝不是对聪明人的不公平。
分班罢了,书一样教,但进度不一样,这没有任何问题。在刘侄这儿,她考虑的是整体的影响,不同意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