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做到,理想在这儿,能够拼尽全力试尝试做到,都已经很棒了。百川书院育国之栋梁,同样也希望能够落实到根上,让一个人可以在这世间立足。习得一技之长,能让一个人在这世间立足。这,算不算为生民立命最简单直接的答案?"刘蛭知道每个人都想成为那站在最高处的人,希望自己能够手握大权。然怎么可能所有人都站在那个最高处?
那就从最低处开始,让他们先有了自己立身的本事。刘侄同一众先生们道:“诸位也是各有所长者,以所长而授之,教出有所长的学生,难道不比让一个人硬是成为全才从而浪费他的时间更好?百川书院只免六年的束修。在百川书院六年出去的人,我希望他们都可以有一技之长,能够立足于世。”
这样的理想踏实得让人无可反驳。
别的人不用看,就看着刘侄好了。
十一岁的刘蛭,熟悉诸子百家,就他们的课,刘蛭来听过,那么一听,融汇贯通,上手操作那叫一个灵活,有时候比他们都精。可有的学生呢?同样的话讲了十次,二十次,三十次,都不入耳。还有的学生偏科严重,有的科目一听就会,有的科目压根不入耳。这要是一直在不会的科目上费心,无论是对先生亦或者是对学生,都是折磨。
还不如扬其所长。
刘侄的分科操作,让人先读个两年,重点是识字,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努力的发掘他们各自所长,看着兴趣挑科目,要是有人能把所有的科目都学上,也可以。
总之,百川书院为的是教书育人,育的不仅是国之栋梁,也是能够在这世间扎根落地的普通人。刘蛭要的是从百川书院出去的人,能够好好的活着。刘彻听说刘侄在百川书院设立了各种各样的科目,都听到刘侄的一番话,不得不感慨道:"阿侄是做实事的人。”
实实在在的把进到百川书院的人当了人,牢记一开始的初衷,拼尽全力的希望百川书院的存在可以让大汉更好。
“三个月的时间到了,去看看阿侄的兵。“刘彻没有忘记另一回事,刘侄的兵怎么样。要是有问题就得解决问题。
卫青看了刘彻一眼,想来刘彻也绝想不到,刘侄的兵是真行的。刘侄是在百川书院练的兵,八百女兵,让医者们帮忙针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药,改造她们的身体,激发她们的潜能,再针对不同的人施以不同训练方针,差不多的就归到一起,成果怎么样,刘侄相对满意。得知刘彻来检验结果。
“父皇想怎么检验?“对啊,总得定个标准吧。否则要是刘彻道一句不合格,那她可不亏大发了?
刘彻想了想转头问卫青,“军中对将士的要求,就按那个来。”卫青应下一声,扫过刘蛭道:“骑射,近身搏击。”“舅舅让人出来示范,她们就以那一位为标准。这样能让父皇瞧得分明。”刘侄点点头,这事早料到了,不奇怪。那就让人来试试。“不如我来挑人。"霍去病偏过头接过话。刘彻立刻叫停道:“不成。你会偏袒。再说了,你天天让你的兵跟着阿晖的兵一起训练,你以为朕不知?你们的兵太熟悉,容易分不出胜负。还是让你舅舅来。”
换而言之是防着霍去病有意偏袒刘蛭,先一步断了霍去病帮刘晖的可能。霍去病不服,“陛下竞如此怀疑我。”
“小心心无大错。你啊!“刘彻哼哼唧唧的,明摆着不吃霍去病这一套。霍去病吹胡子瞪眼睛,不乐意刘彻的防备,还有暗指他偏袒。那刘彻也不管,示意卫青来。
“父皇担心表哥偏袒我,不怕舅舅也偏袒我。要说偏袒,难道不是舅舅更偏袒我?“刘侄笑眯眯的问起刘彻,看刘彻这防着霍去病架势,不应该也担心卫青。
谁料刘彻不以为然的道:“朕还真是不担心这一层。卫青挑去。”哎哟,此计不成呢。
刘侄无可奈何的认了。
卫青很快挑了一个人上来。
一番操作骑射,以及近身的搏斗。
刘彻冲刘侄道:“你的人都差不多?”
“父皇可以随意点兵。"点兵点将,刘侄神色间的自信毫不掩饰,刘彻时隔三个月再看到刘侄这支有大有小,参差不齐的女兵,依然摇头。都用统一的人不好吗?
这么小的还得从小开始养,刘侄长大了人都还没有长大。“最大的和最小的出来试试。只要她们不错就算过了。"最大的年纪太大,最小的年纪太小,这两极分化,哪里好训练?趁早听他的把人全部换了,别留着最后用不着。
刘侄马上让人出列。
骑马射箭,十箭十中靶心,刘彻?
大的也就算了,小的竞然也是这样。一时间刘彻都不由多看那一个孩子一眼。
最小的才六岁,六岁能够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十箭十中,他是不是忽略一点,刘侄八百人的名额是极其珍贵的,因为珍贵,定是得用到刀刃上。她挑的人是参差不齐不假,有没有一种可能,刘侄是看到她们的长处,才决定把人定下来?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让刘彻意识到他忽略一个最重要的问题。“父皇,近身的打斗,以小打大,我明摆着吃亏的,就这骑射的功夫,小的这个还用担心训练几年不能有成就?"刘蛭笑盈盈的同刘彻申请,让一个六岁的孩子去打一个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