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有希望,认为张骞一定可以回来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刘彻也做好心理准备,也许这一辈子张骞是回不来了。
张骞回不来,对付匈奴的事也绝对不会因此停下。不能联合匈奴的敌人一起对付匈奴,那又如何,刘彻下定决心一定要打匈奴,能够联合别人一起对付匈奴自是最好不过,不能,那他就自己打。打到底!下定决心要打的刘彻,便打到现在。
一个刘彻认为不可能回来的人,他回来了。刘彻亲自去迎,待看到那骨瘦如柴的人时,全然不见十五年前的模样。一时之间,刘彻都恍惚了。
“陛下,陛下,臣回来了。“那拿着节杖的人,衣衫破烂,全然看不清原本的面目,朝着刘彻爬来,拼尽全部的力气。刘彻都不敢相信这是当年那出使时意气风发的人。可那一声陛下唤来,是张骞,张骞。
“传太医。"刘侄瞧着刘彻上前扶起张骞,刘蛭已然同人低声吩咐。那自是要去办的。
张骞伏在刘彻的面前,泣不成声,他回来了,他还是回来了,不负陛下所托,不负大汉所托,他真的回来了!
刘侄看着张骞,感慨甚多。
便是史书上的寥寥几笔,都记录张骞的不容易,亲眼看到才会更明白那到底是有多不容易。
能活下来,能够回来,刘彻为之震惊,于张骞而言何尝不是万幸,万幸他能够活下来回到长安,再归于故土。
张骞的身体很虚弱,能够活着,太医都说是万幸,须好生调养。刘彻下令让太医们一定要尽心,张骞为大汉出使,受尽磨难而归,是有功之臣。
张骞是缓回一口气便忙将这十几年的所见所闻告诉刘彻,匈奴强悍,掠夺各国,在西域那儿,不仅有大月氏国,还有大宛等胜产于好马的地方。一听到马,刘侄和霍去病的眼睛骤然一亮。马儿,大汉的马如今是不少了,但远远是不够的,有不少缺点。大宛的马,刘侄所知的就一样,汗血宝马。
马种的培养,大汉多年来既然早打定主意要对付匈奴,自然一直有这方面的准备,不断的培养,不断的改造。
但这一切也得在新的品种上才有可能改进。因此,对战匈奴有一样很重要的一点,把他们的牲畜抢回来。对,这个事是卫青开的先例。
匈奴是牧马民族,牲畜是他们的命,想要绝其生路,夺其牲畜也是一个办法。
况且,抢回来的牲畜中也包括马匹。
马匹收入,养马的人都赶紧忙着培育新马儿,成果不一定马上得到。然这样多种的准备,对大汉养马有很大的益处。刘侄和霍去病在张骞的身边听着,张骞倒是注意到了,能让刘彻领在身边,而且由着他们一道旁听的人,不用问也知道,这是刘彻爱重的人。爱重的人,张骞也不管,只与刘彻不断的说起这些年的见闻。那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说得完的。
张骞感慨道:“臣三年前本可以回来了,却因天幕现,西域和匈奴闻来日必为大汉所灭,西域上下都对臣变了态度,匈奴又一次戒严,让臣不得不在西域待了三年,等着他们松懈一些,这才寻着机会回来。”乍一听这话,多少人的目光落在刘侄的身上,张骞若有所觉,随之一个念头闪过,刘侄不会就是那一位长安公主吧?天幕说的,那个在未来会造刘彻的反,而且还成功的汉仁帝?但,刘彻竞然还能容一个在未来造他反的孩子活着?陛下好胸襟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