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放手干
可是,三千北军也就算了,八百女兵,其中小的才八九岁,刘侄也真行,能从长安带到朔方,还能领人一道出入各边境。以为刘侄闹着玩,同时也觉得刘彻太不像样的人不少,谏言是真谏,以为刘彻怎么也应该要警告刘侄,别领着孩子一道出巡,这么小的女郎,不知道的怕是以为大汉无人了。
刘彻对上这样的谏言,仅仅道:“朕的公主也不大。她只要将差事办好,朕不过问她用何人。至于别人怎么说。大汉朝是别人说无人就无人的?”有人没人,他们各自清楚,把这事归到刘蛭头上,也就厚颜无耻的人才能说得出来。
刘彻不管,挑女兵的时候刘侄考虑过各种问题的,她挑的人都各有所长,年纪小怎么了,年纪小本事不小,当刘侄的兵绰绰有余。压下这些谏言,刘彻也不得不提醒他们,汲黯都一句话不说,他们倒一个劲挑刘侄的毛病,究竞存的什么心?
刘侄终于把朔方城上下收拾妥当,准备往各地的边防去,收到消息的刘彻暗松一口气。
朔方城终于安定,刘彻自然满意,治国平天下之道,刘蛭并非纸上谈兵,而是学以致用。
“陛下,公主给平阳长公主和大将军送回了大婚贺礼,都是各类新奇的宝贝。“韩琦在刘彻反复的查看朔方城一应公文,赶紧把刚发生的事告诉刘彻。听得刘彻伸手道:"朕瞧瞧。”
韩琦忙将袖中的礼单给刘彻送上,两份呢。刘彻接过看上一眼,不得不感慨道:“大手笔。”“公主一向大方。”韩琦接过话。这两份礼单,真要是打开,双手都撑不开。两份礼单更是不重样的。
刘彻笑了,“阿姐这儿的都是阿姐心之所喜,卫青这儿倒多是实用。送礼也是门道。我们阿侄在用人上懂得用人之长,送礼也懂投其所好。”韩琦想道:"不该如此?”
刘彻抬眸扫过他一眼道:“自该如此,只是道理大家都知道,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阿侄做到了。”
做到便显得难得。
“朔方城内的世家贵族,这会儿都老实,削尖脑袋想入她的眼,她倒好,直接把用人的事交给汲黯,汲黯那儿认同的人且用,不认同的便让人回去。“刘彻本意是让汲黯去盯紧刘蛭些的,最好能让刘晖别太过界。可惜汲黯在这点上的作用微乎其微。
至于一开始举荐汲黯跟刘侄去朔方城的人,本意也是要让汲黯盯着刘侄,少让她做事。
无人能够想到刘侄的动作会那样的快,一击而出,不给任何人还手的机会。用来看刘侄的汲黯,这下更成为刘侄的助力。朔方城内用人的事,刘侄交给汲黯去办,何人可用,何人不可用,用刘侄的话来说就是,人能入汲黯眼的人太少,他能够看上不容易,只管放心。瞧,刘侄对汲黯的评价多高。
说好的朔方城的军政大事都归刘晖管。
到头来,刘侄把矛盾和问题解决,怎么与民休养,怎么让人取而代之,尽都让汲黯去忙,她一个转头往军中去。
朔方城的军队,现在也让刘侄收拾得差不多,她又走了,交给苏建。这些事干得漂亮得让刘彻称好,重点更在于,她甩手掌柜当得也痛快。刘彻给她权,是让她放开做的,她是去放开的干不假,干完了,该把权分出去,她都不带半分犹豫。
这事让谁看在眼里不得不想,刘蛭不在意权力?若是一个不在意权力的人,怎么会那样想方设法的让权力为她所用。可就算是百川书院,书阁,刘侄都是起个头,之后的事丢出去,她仅握着一个大方向,给人把要求提出,只要达到她的要求,她不管谁想怎么的。对此,刘彻是早有所觉,只是从前感觉那样的权或许不入刘侄的眼,刘侄不曾放在眼里。
现在是一郡之权,数万兵马。
刘侄还是一样的态度,那就好像在说,事情办好了,接下来的事交给你们。看在眼里的刘彻,不由捏紧了手。
刘侄喜于权,却不会握住权不放。
因她清楚无论做哪方面的事,想要做成做好,权力必须要到位。否则她什么都做不了。
但目的达到,规矩立好,接下来须把权力分出去,不能都握在她的手里。如同刘蛭早告诉过刘彻的话,权不可过于集中,那样是不利于天下安定。刘彻派给刘侄的人,一文一武,刘侄便让他们分别掌握。汲黯管政务,苏建管军中,看,多好。
刘侄能在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针对平阳长公主和卫青不同的喜好,送上来不同的礼物,投其所好,刘彻的心理,思绪更加复杂。“看来事情不够多,还有心思备礼,让她想想主意,改善边境百姓的生活。各郡郡守一律配合。"刘彻有意看看刘侄能把事情做到何种地步。还有心思给平阳长公主和卫青备大婚的礼物,还不带重样的?没有想到给他这个当爹的也送送礼?
哼,那就让她再忙些,多动心思在国事上。韩琦?实在忍不住失态的望向刘彻,这也能作为理由?有何不可?刘彻从来不是一个会自我反省的人,他想做的事,他就去做了。“去。"刘彻不理会韩琦的诧异,只吩咐下去。等刘侄收到刘彻让人送下来的诏书,满脑门的黑线,闹不明白刘彻何意。好在霍去病的信为她解惑。
皇帝陛下小气!见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