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一二六
周维方今天还是在百货大楼前头摆摊,到之后先把发小交代的事情办了,在一堆等活的三轮车中找陈老四。
他视线绕半圈,看见陈老四在几个人凑一块打牌,过去喊一声:“四儿。“陈老四还当是谁,扭过头一看:“哟,三方来啦。”他把牌塞给别人,过来先给人递根烟。
周维方推一下:“不抽不抽,罗卜让你去店里拿单子。”到自行车厂取货得凭交钱的单子。
陈老四顺手把烟别耳朵上,说:“成,我现在就去。”他反正也要骑一回,喊两句“交大有没有人走"才不甘心地空着车出发。一走,边上的三轮车师傅过来打听:“同志,咱还有别的活吗?”周维方说没有,在自行车上摆两个手表和价格牌子,一边跟师傅闲唠嗑一一虽然大家原来是陌生人,但现在反正都在闲着等生意,说说话是打发时间的好方法也许是这样,这个下午过得特别快。
周维方表也卖得不错,一直到日落时分,回店里看看有没有什么事。他店里有三个人,大多数事情都能应付得过去,看到老板依旧各忙各的。周维方寻思自己闲着也是闲着,溜达着去水果店。他的车行挨着医院,因此附近有一家还挺大的水果店,生意一直非常好,营业员们也是出名的态度差,往柜台前一站好像谁都欠钱了。尤其这个点是人家要下班的时候,剩下的都是品相差的,周维方看着不太行,问一句:“同志,这无花果还有别的吗?”营业员:“就这些了,您以为我们这是果园,那么好挑挑拣。”什么态度,周维方跟人家呛呛两句,大概是看他脾气差又人高马大的样子,营业员在经理的主持下不情不愿地道歉。<1就这种国营店里,能有个道歉都已经算胜利。周维方只能想着以后再不来这家店,寻思要是买不到的话就去找那位卖自行车的大哥,吃个饭又去摆摊。
下午那位跟他唠嗑的三轮车吴师傅还在,两个人现在混个脸熟,热络地搭腔。
说着说着周维方提及在水果店的事,本来也就是做个谈资。吴师傅兴奋:“我们家院里就有一颗树,甜得很,你要不?”周维方:“行啊,明天下午我还来,你带三五斤就行,我看水果店是一斤两毛,咱该多少是多少。”
人家都主动提钱了,自己更没有推的道理,毕竞本来就是想着能挣一点算一点。吴师傅也不怕人家赖掉,反正实在不行还能拿回家吃。他家在郊区,第二天天不亮还得进城送菜,又聊几句先走了。周维方一直摆摊到九点多,倒数着还剩几块表回店里,洗过澡才开始交接。张宏民给老板看账本,看他点完钱之后说:“哥,我下礼拜二要请一天假。”
周维方:“那不叫请假,是该给你们放假了,哪天想休都直接说。”后面这半句也是跟另一边的两个徒弟说的。不算请假就不扣钱,张宏民藏不住的喜意。周维方让他们都下班,看一眼“24小时营业”的牌子还在不在才从里面栓上门,慢腾腾地爬上阁楼,被扑面而来的热气一熏,心想这秋老虎的威力也够惊人的,把风扇拧到最大,倒也还睡得着。
就是睡不踏实,一晚上得起来三五趟。
说实话,要不是干了这行,周维方都不知道半夜有这么多人需要修车。尤其是天快亮各厂下夜班的点,热闹程度堪比白天。所以周维方开门早。
他洗漱后去买六个肉包,才咬第一口就有客人,匆匆咽下去开始干活,瞥到对面的水果店在上货。
这年头,地里长出来的一切东西都是统购统销,每个大队种什么要根据安排,收成的时候卖给粮站和蔬果公司,再统一发往市内的各个销售点。在供应最紧张的那几年,和食物有关的店铺总是掌握着很大的“权利”,因此很多营业员们也比一般地方的傲气,恨不得拿鼻孔看人。?像昨天那种事,每个城镇居民都屡见不鲜。周维方现在想起来倒不是生气,只是觉得这种日子很快就会过去的一-诚然他不懂政治,不懂什么叫社会发展大趋势,但作为一个聪明人对事物发展有基本判断,心想:一旦全国都开始搞家庭联产承包,原来建立在大集体环境下的这一套收购制度很快就会随之瓦解,到时候………到时候……
周维方咂摸着这三个字,忽的生出一个念头,下午出门摆摊的时候顺路到工商局问一嘴,到百货大楼付完无花果的钱跟吴师傅打听:“我记得你们玉柳是种樱桃的吧?”
京市现在的水果种类其实挺丰富的,什么平谷大桃、密云小枣的,几乎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东西。而吴师傅家所在的玉柳,就是以种樱桃闻名。他以为周维方是一个热爱吃水果的人,说:“有,我们家就有,可惜过季了,明年给你留着。”
周维方现在心里想的这事要是真成了,明年说不准真得找人家去。他记下人家家里的地址,继续问:“你们村分田的时候是每家分的树?”那怎么可能,吴师傅:“那些树可值大钱了,一帮什么搞农业的专家、大学问的人种七八年才倒腾出这么一片林子,肯定还是归政府,我们村分的就是耕地,不过几乎家家都有两颗樱桃树。”
周维方:"自家产的也是一定要卖给蔬果公司?”吴师傅:“那倒不用,水果现在不在统购统销的单子上。但这玩意我们村里人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