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第二十九章(修)
“这有什么,你只管放心回去,早点将老人家接来享福才好。”徐氏一口答应,小裴大人在隔壁住下以后,甄家都省心许多。他人又有礼数,只不过是捎带帮着看屋子,又不是什么麻烦事儿。裴砚清将手里几样包好的礼递过来,京里几家有名气的点心包了四样,另还有两坛屠苏酒。
徐氏推拒不过才接下,明儿除夕,家家户户要钉桃符贴门神,问过小裴大人,晓得他事多不曾备下这些,又进屋将自家多的赠他,“不值什么钱,明儿你走前好歹将家里也贴上,过年图个喜庆,也保佑你明年趋吉避凶升官发财呢。”
他往年都是住官署,上峰下属多在汴京安了家,衙门年里轮休,因他孤家寡人,都是与他换值,年里事又多,顾不上什么风俗礼节,至多有下属来帮着贴些窗花门神一类,新年乱七八糟也就过去了。今年住甄家隔壁才晓得什么叫热闹。
进腊月就开始囤果蔬做腊肉,酸菜辣菜一缸一缸的腌,临近过年更甚,烟囱好似一直在往外冒烟,炸的有荤圆子素圆子,卤的有各式各样的肉,香味儿飘的到处都是,还有不少邻居晓得甄家灶上手艺好,专门来买甄家炸的肉圆素圆子。圆子炸好徐氏也送过几碗来,裴砚清深夜里回来,肚子饿了下面的时候搁一些,原先没甚滋味儿的面,搁了圆子他能吃两碗。除夕一早,家家户户都在扫尘抹窗,家里打扫干净,大哥就开始钉桃符。开了门看隔壁桃符已经钉过了,门上也贴了新门神,宝珠想起天未亮时迷迷糊粘听到的马蹄声,约莫那时候人就回老家去了。也只看了一眼就收回目光,除夕要做的事儿多,本地风俗初一不动刀,明儿要去摆摊,不好动刀剪,今儿就得提前将食材备好。做生意的越到年里越忙,甄家大郎去鸭场现买了鸭骨老鸭并鸭血鸭杂,又跑了一趟羊倌那儿买了两副羊杂羊骨,同两边都说了,明儿依旧是这些量送到家里来。
本朝人热衷于扮鬼神,若是除夕夜在外头闲逛,乍一看到能吓昏。便是白天也有不少穷人家扮鬼神以驱邪求神的名义挨家讨钱。甄家大郎赶着骡子车,左躲右闪让开街里奇形怪状的人,他小时候遭吓过,格外怕鬼,即便晓得是人扮的,乍不乍看到还是要骇一跳。不过这事儿甄家上下都不晓得,几个弟妹都觉得大哥生的魁梧,人靠得住,他也自认做大哥的要能护着弟妹,所以面上总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实则心里慌的要死。
譬如上回打夜胡的来敲门,一开门就是一张鬼脸,宝珠瞧见那鬼脸都怕的叫出声,看他面无表情呆着不动,还当做大哥的就是冷静,殊不知他是骇的浑身都僵了。<1
城内城外鬼神遍地,甄大郎赶着骡子车避来让去,费了好一番功夫才将买好的东西送回去。
这些都要及时处理了,冬天天冷,吃的都经的住放,提前烧熟了备好,再放到外头冻上,到明儿摆摊时烫一烫就行了。甄家头一年在汴京吃团年饭,先祭过祖,又对着甄家祖父的牌位上过香,一家子才开始摆菜吃饭。
除夕夜饮屠苏酒驱邪避障,这酒正是昨儿小裴大人送的,夜里开了一坛喝,另一坛等董家来做客时再起。
甄阿婆自个儿体己不少,常给兄妹几个贴补,几个孩子如今年纪大了,自家也能挣钱,都不愿意要,现下趁着过年,阿婆早早兑了金银课子,给几个孩子一人包了个大红封。
甄父和徐氏也掏出了早早备好的红包压岁,人人都有,甄家几个孩子一人拿了一两银子,阿忠阿秀几人一人也得了五钱碎银子。除夕夜外头热闹,甄家不准备去凑,一家子围在火炉边烤火守岁。吃过饭阿秀就回屋里了,一家人正烤着火,就看她取来几件羊绒坎肩儿,每件都仔仔细细用红底细布包了,从甄家阿婆到兄妹几个一人得了一件儿。宝珠接过来,打开细布看了一眼,这衫子针脚密实,显然是花了很大一番心思的,爱不释手的摸了一遍又一遍,“这些羊绒得费不少银子呢,多谢阿秀姐姐了。”
见几人都喜欢,阿秀这才悄悄松了口气儿,“承蒙太太跟姑娘们关照,只不过几件坎肩,并不费什么银子。汴京天冷,寻常衣裳挡不住风,听人说羊绒的暖和,托大郎君从羊倌那儿带了些皮子,送去硝好赶着年前儿做出来几件,大家不嫌弃就好。”尺码是问徐娘子要的,每件她都放宽了几分,坎肩儿穿里头也瞧不出来,若喜欢穿合身的,再改改也方便。
“大家且试试,若不合身,我再来改。"阿秀不好意思的抠了抠手指。“合身呢!"宝镕已经将坎肩套到自个儿衣裳外头了,心满意足摸着衫子上的绒毛,“阿秀姐手最巧!”
徐氏问了一句,“你自个儿可做了?”
“我原是北地人,本就不怕冷的。"阿秀沉默,“姑娘们才来汴京,受不住这冷天儿。”
还待再说什么,就听外头有人喊甄父去推牌九,年里京城解了赌禁,大大小小的□□摊子霎时间席卷汴京,除夕夜吃过饭街坊四邻呼朋引伴凑齐一桌子就赌起来了。
不知是哪一家来请,横竖甄父不去,推拒一番,外头人又说只是赌些小钱怡情。
等徐氏骂了一声,外头人的声音才歇。自家打打叶子牌下下双陆也就罢了,同外头那些人赌,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