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食明> 第 24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4 章(2 / 3)

阁,必然将改革进行到底,澄清吏治、清丈田亩、限制中官、整顿文教、富国强兵……

过去拟定的诸多计划未曾施展,他却要就此离去,着实不太甘心!但是面对冒着让徐阶不喜风险前来相送的张居正,高拱又恨不起来。无论如何,朝中有张居正在总是好的。

只不过为什么旁边还跟着顾闲那小子?

即便来的路上满脑子都是《病榻遗言》,顾闲见到高拱后仍是热情地把自己负责拎过来的绿豆糕递了上去。他还自卖自夸:“我做的绿豆糕可好吃了,上次我老师没吃上还加我作业!"<1

高拱奇道:“你老师是谁?”

顾闲道:“我老师姓王,字元美,号凤洲,您记得吗?上次我们一起吃饭来着!”

高拱道:“原来是他,我当然记得。”

高拱是北人,对王世贞这位江南才子不太感冒。说到底,他与徐阶相斗何尝不是南北之争?王世贞要是在朝中任职,那必然是会站在徐阶那边的,江南人向来最团结不过了。高拱笑着打趣:“王凤洲确实很有才华,不过有叔大在,你怎么还拜别人为师?″

顾闲理所当然地道:“姐夫他忙,我老师闲。"<2高拱共:……”

得亏你老师不在,要不然一准要给你来顿棍棒教育。高拱收下了那盒据说王世贞吃不到的绿豆糕,正式启程归乡。有驿卒一路相送,回家的路途倒是不算辛苦,只是心中的怅惘失落无人能言说而已。

张居正立在原地目送车马走远,心中同样怅然若失。虽说高拱圣眷仍在,未来兴许会有起复之日,可一路上山长水远,朝局又瞬息万变,谁能保证那一天当真会到来?

倘若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张居正觉得自己宁愿多听些诋毁与唾骂,也不愿意就这么远离政治中心。

正想着,忽见顾闲从旁边跑了过来,左手提着两条柳枝串着的鲜鱼,右手抱着个圆溜溜的西瓜。他兴冲冲地说:“驿站旁边有个集市,每旬才开一次的,我们今天可算是赶巧了!”

张居正:?

才一会儿的功夫,你怎么就买了这么多东西?要知道顾闲可不是自己拿着,他身后还跟着几个随行的从人呢,个个都满载而归。张居正有点儿恍惚。

难道他刚才站在这里感慨了很久?<1

经过顾闲这么一闹腾,张居正心里那点儿物伤其类的伤怀散了大半。他坚决地拒绝了顾闲想把鱼挂在他马上的提议,让顾闲自己买的自己想办法带回去。<1

顾闲嘀咕:“怎么个个都有洁癖。“他算是发现了,张居正、王世贞、李贽他们几个都是这样的,宁可饿着也不能弄脏自己!<1自己带就自己带,根本难不倒他!

在这场持续数月的斗争之中徐阶赢了,但也没完全赢,因为高拱走后隆庆皇帝心里不舒坦,接下来除了提出自己的需求外基本不怎么开口说话。对于内阁呈上去的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隆庆皇帝一概采取“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的态度,仿佛只要他不听不看问题就不存在似的。内阁其他几位阁臣也是基本抱着得过且过的想法,拿主意的事情一概不沾手。

若非还有个张居正在底下干活,徐阶都想要不自己真的乞骸骨归乡算了。当同时拥有摆烂的皇帝和摆烂的同僚,顶头上司还是年迈且爱好养生的老师,即可收获一个时常加班的张居正。<1顾闲看着吧,总觉得像李贽那样当小官累,像张居正这样当大官也累,不知怎地人人都往这条路上挤。

大概是当平民老百姓就不止是累了吧?

一年到头连口肉都舍不得吃,到过年忍痛买肥肉煎上一小罐猪油还得抠抠搜搜用个小半年,吃完了就真的连点油星子都尝不到了。那样的生活光是想想就难以忍受。

这么一想,顾闲又把自己说服了。该考还是得考,多个选择总是好的!只是王世贞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一时给自己出文学理论题,一时给自己出时政策论题,他每天一得空就得想着怎么对着这些题目写文章。只恨以前有些食客讨论这类问题时他嫌无聊没有听,否则还不是提笔就来?为今之计,也只有多读书了!

已经开始习举业的张敬修很快发现,顾闲以惊人的速度把张居正书房里的书扫荡了大半,每天除了琢磨吃什么就是手不释卷地读书!那认真无比的态度弄得他也有了紧迫感,恨不得把一天掰成两天用。顾闲可不知晓自己又把自家大外甥刺激到了,他很快发现光看张居正的藏书不太够。

因为张居正过去是神童,神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书读得又快又好,说是过目成诵也不为过,许多看过的书便不必摆在书房了,摆了也只作装饰用。顾闲正苦恼着,就听到个消息,说是张居正要监修《世宗肃皇帝实录》。当然了,他只是总裁之一,徐阶、李春芳、陈以勤、郭朴他们也同样挂了名。

众所周知,这种领导挂名刷履历拿奖金的项目,领导本人是不用干活的!不过作为内阁里面唯一一个青壮劳动力,张居正很可能需要经常过去把把关。翰林院可是修书校书的地方,藏书怎么会少?而且翰林院是外衙,不必进宫门的,对出入人员的要求没那么严格,大伙都会给张居正个面子。

顾闲当即积极游说起张居正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