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第25章
六月一日,《世宗肃皇帝实录》的编修工作正式启动,内阁派张居正为代表前往翰林院开启这个极具意义的修史项目。<1要知道实录这东西可是会把皇帝与大臣的日常作为都记录进去,进行一些技巧性的删减可以保住某个人的一世清名,也可以边缘化某个人的功绩。这里头学问大得很!
李春芳他们估摸着想等后期再来把关,前头那一二十年的事情太久了,与他们不大相关,倒不如让张居正先去跟进。
副总裁礼部尚书高仪、纂修官姜金和等人陪着张居正在翰林院进行这次会谈,本以为张居正很快就会回内阁,结果一直聊到快中午张居正都没有离开的意思正纳闷着,张居正主动开了口:“我那小舅子顾闲有幸得王凤洲教导,近来颇好读书,家中藏书短短一个多月已经被他读了个遍。我想让他到翰林院这边借阅藏书,你们就当他是来当个寻常书吏的,有什么跑腿的事只管差遣他去干。翰林院理论上来说归礼部与内阁共同管辖,这些外衙每日都有不少打杂跑腿的小吏出入,多顾闲一个也不算什么。
众翰林官一听顾闲不仅是张居正小舅子,还是王世贞的学生,哪有不答应的道理?
高仪这个礼部尚书虽鲜少偏私,但也不至于为这点小事与张居正起姐龋,点着头说道:“当然没问题,待会儿与门房说一声就是了。”编纂官中有个叫申时行的,听了此番对话有些讶异。<4申时行本身也是长洲人,几年前他高中状元时曾归乡一趟,受邀去长洲县学鼓励后进。
申时行祖父自小过继给徐姓舅家,其生母又出身不明,于是他自幼在姑苏徐家长大。直至他高中状元,徐家那边才让他奏请认祖归宗改回申姓。<4因着一直长在姑苏城里,长洲县学于申时行是陌生的,不过他这人一向极好说话,别人好言邀请他又岂会拒绝?
这一去,就碰上个特别热情的小孩,一见面就跑过来说他是状元,一定很会吃,要他过去给他和掌厨做的定胜糕一较高低。定胜糕是江浙一带很有名的糕点,多用于升学之类的喜庆场合,像他中了状元以后便吃了几轮。<2
申时行一想到这玩意,嘴巴里已经自动出现它的味道了。申时行脾气太好,只要不是违背原则的事情他一般都不愿意叫人失望。他只能说:“我于吃之一道上并不擅长。”
那小孩口齿相当伶俐,边拉着他往里走边说:“甭管擅长不擅长,你都考状元了,你说好吃别人肯定都信你。今天我定要叫那老李头心服口服!”申时行无奈,只得跟他过去分别尝了尝两边的糕点。单独吃的时候可能还没那么明显,申时行先尝了块掌厨做的,再尝了块顾闲做的,顿时觉出其中的不同来,掌厨做的定胜糕吃着有点干巴,顾闲做的却有着细腻而清爽的口感。
当时顾闲也没说两边都是谁做的,申时行便只能客观评价:“右边的做得中规中矩,左边的比我吃过的所有定胜糕都要好吃。”顾闲一下子蹦了起来,表示自己赢了。
申时行正诧异这小孩小小年纪就能作出这么好吃的糕点,却听后面传来老学正的咆哮声:“顾闲,你小子把申状元拉去厨房了是不是!!!”小孩一点都没有为截胡了状元而羞惭,还扯着嗓子回了过去:“这么大声做什么,是你耳朵不好使,又不是我们耳朵不好使!"<1申时行:”
完了,他今天是受邀来县学鼓励后进的,不是来裁定糕点孰优孰劣的。申时行正要上前向老学正致歉,那个叫顾闲的小孩已经先一步跑过去,飞快往老学正嘴巴里塞了块定胜糕,得意洋洋地说:“申状元都说我做的好吃哟P"掌厨在旁边哼了一声,仗着老学正有点耳背兀自嘟嘟囔囔:“每个月就拿这点月钱,做得中规中矩还不够吗?有本事加钱请更好的厨子。”申时行听着竞也觉得有点儿理,拿一分钱出一份力,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他上前向老学正告罪,说是自己不该误了时辰。老学正想把顾闲塞他嘴里的定胜糕吐出来,尝到了味道又实在舍不得,只好飞快嚼吧嚼吧吞了下去,才道:“不关你的事,我知道都是这臭小子拉你来的。"<1
言语间虽是嫌弃顾闲闹腾,却也带着长辈对晚辈的亲近与维护。申时行一听便知这是老学正看中的后辈,依着老学正的意思揭过此事。后头申时行才听人说,那是张居正的小舅子,平时很爱去县学玩耍,大家都叫他闲哥儿。
顾家倒也都是踏实人,平时不会打着张居正的旗号做什么(而且那会儿张居正也没有入阁),但这小孩实在是活泼过头,也不知道长大后会不会稳重点。申时行没想到会在这地方听到顾闲的消息。这都过去四五年了,那小孩也应当算是…长大了?旁边的王锡爵见申时行神色有异,不由凑过去问:“怎么了?"1两人乃是同年,会试时王锡爵是会元,申时行排第二;殿试时申时行成状元了,王锡爵又成了榜眼。更巧的是,他俩还都是苏州人士,出门在外能称一声老乡的那种。<3
有这样的缘分在,虽说两人的性格南辕北辙,如今依然成了极好的朋友。在这么多修纂官之中,他们算是资历比较浅的,还在翰林修撰以及翰林编修的职位上熬着呢。
既然旁人注意不到他们,说说悄悄话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