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母只感觉眼睛酸酸的,深呼吸了好几次才压下心里翻腾的情绪。
许大茂说得没错,他小时候和傻柱确实哥俩好,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闹到了如今这种局面。宋文扬没想到护一下许大茂竟然还有这种效果,许大茂这嘴叭叭的,会说就多说点。
“你现在倒好,哼哼,一出手就是10斤棒子面,看来是忘了当初别人是怎么对你的。”
院子里的人听许大茂这么一说,脸上都露出了复杂的神色。
何大清跑后那几天,傻柱和何雨水确实上过院子里不少人家讨过食。
多的给不了,但院儿里的人多少也给了几个窝窝头。
除了贾家,贾张氏不仅啥都没给,还把傻柱和何雨水给骂了一顿。
众人心里不禁犯起嘀咕,像贾张氏这样的人,真的配得上大伙捐粮吗?
易中海一看,感觉事情要失控,赶忙出声喝止:“好了,柱子、许大茂,你们都给我消停消停。”易中海出面,许大茂也不好再挑衅,耸了耸肩,不再说话。
收到易中海眼色的贾东旭赶忙站出来,朝院子里的人鞠了一躬,感激地说道:“无论大家捐多少粮食,都是对我贾家的恩情,我贾东旭都会铭记在心,将来定会报答各位!”
贾东旭说得诚恳至极,众人也稍稍安了心,贾东旭虽然没啥大本事,但还算孝顺,孝顺的人总归不会太忘恩负义。
眼瞅着众人的目光终于从贾张氏身上移开,易中海暗暗松了口气,提高音量说道:“柱子能以德报怨,是个好孩子,既然如此,一大爷我也不能落后,我捐10斤棒子面!”
刘海中一听,咬了咬牙,脖子一梗,跟着喊道:“二大爷我也不含糊,同样捐10斤棒子面!”众人一片哗然,10斤棒子面,在这物资匮乏的年月,可不是小数目,谁家不是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哪能随随便便拿出这么多粮食捐献。
阎埠贵推了推眼镜,脸上挂着一贯的精明,缓缓开口道:“互帮互助是好事,可各家有各家的难处。依我看,大伙根据自己能力捐就行,我也不怕大伙笑话,我家人口多,日子过得紧巴,只能捐一斤。”宋文扬眯了眯眼,心想这托儿可算是登场了。
不得不承认,阎埠贵这番话说得很有水平,一下子就把捐粮标准降了下来。
这么一来,有了对比,众人心里的抵触情绪自然就会少了许多。
紧接着,易中海也打起了配合,和蔼地朝众人笑了笑:“大伙都别犯难,捐多捐少全凭自愿,哪怕是一捧米,一把面,那也是心意。咱们四合院向来互帮互助,等以后自个儿有难处,别人也不可能袖手旁观。”经过这几人的轮番“表演”,院儿里的人也都渐渐放下了心中的顾虑。
毕竟,易中海说得确实在理,邻里间本就该互相帮衬,这次不帮别人,下次自己落难时,又怎能指望他人伸出援手。
“东旭,我的能力有限,只能捐个三两,你可别嫌弃。”
“叔,你能帮忙,我感激都来不及,怎么会嫌弃呢。”
有了第一个带头的,自然就有第二个。
院儿里的人各自回家,捧来了自家的粮食。
很快,方桌上就堆起了一座小小的“粮食山”。
而自始至终没离开过半步的宋家人和许大茂,在忙着捐粮的人群中,显得格外扎眼。
众人捐粮完毕,易中海这才将目光移到宋家人和许大茂身上,带着几分审视,开口问道:“宋庆丰,许大茂,你们两家是不打算捐粮?”
宋父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态度异常坚决:“不捐!”
众人顿时觉得事有蹊跷,宋父平日里沉默寡言,脾气温和,与邻里间相处也算融治。
可这次的态度却如此强硬,毫无周转余地,完全与以往判若两人。
事出反常必有妖,这宋家和贾家之间一定闹了个他们不知道的大矛盾。
易中海微微皱起眉头,目光紧紧锁在宋父身上。
恍惚间,他仿佛回到了多年前,宋父扛住压力,坚定地收下田福生当徒弟的场景,此时宋父脸上的执拗劲儿,与当年一模一样。
易中海心里头已经有了推测,看来贾张氏要举报宋文扬的事是败露了。
为避免被宋家当场质问,导致场面陷入僵局,易中海不再打算向宋父施压,转而看向许大茂,开口问道:“许大茂,你呢?”
许大茂耸了耸肩,双手一摊:“我也不捐。”
他心里暗自庆幸,多亏今天娄晓娥回娄家去了。
不然以娄晓娥单纯天真的性子,八成还没等贾家卖惨,就得上赶着捐粮,随随便便一出手,那就得十斤白面。
众人也都看出来了,许大茂这是铁了心跟宋家站在同一阵线上了。
如此一来,想要让许大茂捐粮,必须先把宋父说服才行。
可瞧易中海的模样,显然是不想再跟宋父多费口舌。
也是,前几天易中海还被丁主任逼着向宋父的大徒弟田福生道歉,心里对宋父自然是有些不痛快,哪还愿意跟宋父多交流。
不过要是宋家和许家都不捐粮,那自家是不是也能不捐?
几两棒子面对一个成年人,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