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直两个极端。
所以,朱莉这个老少配的丈夫,本质上是一个在好莱坞搞了五十年正统主流商业片的业内人士。
他对于小众片的接受度不是很高,因为这不是他的领域,也不是他的爱好。第二天。
朱莉去片场的时候,她的丈夫波尔也跟着一起去了。波尔是因为没什么事干,所以跟着朱莉去探班的,顺带看看目前这个好莱坞“超级新星"导演到底是个什么水平。
没错,这女孩,艾薇拉·哥特,今年在好莱坞的风声很大。可是,风声很大就代表才华无边,能跻身大导行列吗?未必。
场间休息。
波尔抽空和艾薇拉聊了几句。
波尔毕竟是有实绩的名编剧,艾薇拉还是颇为敬重的。波尔看着艾薇拉的剧组问道:“你打算一直拍独立电影吗?肯定有大厂让你去拍大商业片吧?你不想去吗?”
艾薇拉点点头,“有大厂邀请我,我不想去。”“为什么,不想执导大片进入大导行列吗?“波尔好奇。艾薇拉笑了笑,“波尔先生,你是老江湖了,你明知故问。”现在这个时代,早就不是导演崛起的时代了。最后一批崛起的大导演,是70后的那批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大卫芬奇、扎克施耐德等等,这一批70后导演,是好莱坞最后一批崛起的大导名导。
他们和那些殿堂级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卡梅隆、马丁斯科塞斯等)一样,拥有电影剧组的完全话语权,所以他们总能拍出个人风格强烈的好片。而在他们之后的导演,无论你多么天降紫微星,无论你拍出了多少票房黑马的作品,都不可能获得很大的剧组话语权。因为,70后那批导演,他们正好生在了时代变革的风口,他们站在电影时代变革最剧烈的特效数字时代,迎接他们的是和过去百年完全不同的电影拍摄方式。
好莱坞这台机器,电影里的每一个职位,都在迎接新的变革,新的秩序,新的格局。
借着这一波数字变革,70后那批导演,他们也拍出了自己人生中改变命运的经典作品。
可是,如今的好莱坞,数字变革已经结束。巨大的好莱坞机器里,剧组里每个职位的人都已经在里面耕耘扎根了许多年。
这时候,一个80后90后甚至00后导演进入到剧组里。在一切已经成型的电影大厂的机器里。
没有人会听一个年轻导演的话,即使这个导演之前拍出了黑马作品。你想命令我?
凭什么?
我在这家大厂,这个岗位上做了二十年,我比你懂,你一个年轻导演你懂什么?
所以。
从80后这边导演开始,再也没有大导诞生了。更别说90后00后。
很难了。
因为上一波电影的变革已经结束了,格局已经重新布局,各方都已经牢牢站稳了位置。
这种时候。
年轻导演要么选择,去给大厂打工拍大片但是一切都得听大厂制片人的。要么,拍小成本独立电影,自己给自己打工。艾薇拉,选择了后者。
她无法去大厂拍大片,做一个没有话语权只能打工的牛马。波尔看出了艾薇拉的想法。
他默默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接着,他继续开始看艾薇拉的拍摄。
说实话。
对这部《灰雪公主》,他没有丝毫的兴趣。他是搞主流电影的,对这种小众剑走偏锋的血浆片,始终无法打从心底接受。
一开始的前几天,波尔发现剧组拍的都是一些血浆暴力片段。这些片段,让波尔昏昏欲睡。
他不感冒,觉得这有什么好看的?
但他知道,有人就是喜欢这种的,但是不多,所以再猎奇再惊艳的血浆片,也没有票房爆炸的。
昆丁塔伦蒂诺可能是个异类,他的血浆片票房不错,但也仅仅是不错而已。血浆片没有真正大众意义上票房爆炸过,从来没有。朱莉私下问道:“以你的经验,这部电影你能打几分?”波尔笑了笑,“不知道。6-7分吧,你知道的,烂番茄上,再惊艳的惊悚片,也不够就7分多了。”
然而。
这个分数很快就被波尔自己推翻了。
在他即将离开的最后一天。
他发现,这部电影,和自己想象中,似乎有些不同。他竞然在这部纯疯批的惊悚片里,看到了一丝……温情?甚至。
这丝温情拍得一点都不差,丝毫不输那些拿奖的文艺片。原来,女主角能够想怎么发疯就怎么发疯的背后,是祖父爱的“保驾护航”。但是最终,祖父用爱停下了女主人公发疯的脚步。生命宛如恶疾,创伤与阴影压倒了精神的高墙,让她与周围人互相伤害,与整个世界为敌。
但这一切最终敌不过,那些浸润在闪回的记忆碎片中,藏着的爱的细节。当藏匿在表象背后的真相露出水平。
波尔这个代表着主流的观众,有一瞬间被完全地打动了。他显然没想到,这部看起来如此疯狂,如此邪恶,如此邪典,如此血腥的小众惊悚片。
竞然还有这样的一面!
瞬间把电影拔高了十个高度。
他下意识喃喃道:“拍得真细啊,在血浆片里用完全不输拿奖文艺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