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两秒钟,缓缓道:“就凭它是我看过最温情的惊悚片,这还不能算有意思吗?”
其他人听完还是一脸懵逼,似乎还没反应过来,脑子一时转不过弯,“啊?”
克列斯翻了翻白眼,一副忍无可忍的样子,继续强调说道:“就问你们,温情惊悚片,这么小众的词汇,你们谁见过??”“没见过是吧?这辈子都没人见过的电影,难道还不算有意思吗?!”其他人”
另一边。
因为连日来持续不断地抹黑《灰雪公主》,导致这段时间,《灰雪公主》关注度持续走低。
此时,在迪士尼的办公大厦内。
迪士尼的舆论公关部门正在开会。
这个部门是策划了这一期抹黑《灰雪公主》事件的“元凶",因为上面下了命令,迪士尼这次的《白雪公主》肩负重任,票房决不能赔钱,所以一切会影响白雪公主的因素,要不惜一切代价去打击。所以这些员工发动了迪士尼母公司所有的媒体资源和新闻渠道去打击《灰雪公主》。借由其他人发布抹黑的讯息,然后再通过自己的媒介不断助力这些不良资讯的的发酵。
一一“我们这次对灰雪公主打击的成果还挺不错的,网上各处都是负面信息,关注度大大下降,根据民意调查,超过70%的该类型影迷表示,完全不想看。”
一一“继续加速口碑跌落,让它再也起不来。”一“这个导演也是可惜了,挺有才华非要和我们杠上,那就别怪我们不客气。”
同时。
这群员工今天还策划了一个大的。
他们利用自身的媒体影响力,和亚马逊旗下的美国第三大影评网站Metacritic(仅次于烂番茄和IMDB)进行了资源交换,Metacritic同意在今天做一个关于《灰雪公主》的负面性跟踪报道文章。
就是一篇看似客观,但其实处处埋雷暗示电影"官司缠身“剧组演员混乱”“除了山寨一无是处"的"客观”跟踪文章。这种套路很常见,毕竞明面上Metacritic肯定是要客观的,但是文章都是有倾向性的,读者不是傻子,能够理解出字里行间的那种倾向性。一开始Metacritic还不肯呢。
迪士尼的这个部门花了很多的公关资源才和他们谈妥。“Metacritic这次嘴巴这么硬,不就是一个影评网吗?《灰雪公主》背后又没有其他传媒公司力挺,他们Metacritic这么不爽快干什么?”“可能是Metacritic觉得艾薇拉·哥特之前电影口碑好,想再观望下。”“最后还不是被我们的资源置换打动了?”随后。
这群迪士尼的员工,就开始关注事件。
因为约定的那篇文章会在8点准时发出。
Metacritic其实私下经常收钱干这种偷鸡摸狗的事,每次效果也都不错。迪士尼的员工们认为,一旦这篇文章发出来,对《灰雪公主》的口碑绝对是毁灭性打击!
《灰雪公主》起码完蛋70%,这就够了,让它再也爬不起来,再也无法干扰到《白雪公主》就行了。
8点一到。
迪士尼的这些公关舆论部门的员工们,立刻点开了Metacritic。在约定的专栏下面,他们寻找着那篇最新更新的《灰雪公主》跟踪报道。而后。
他们找到了!
眼尖的他们一眼就从一堆图片中,看到了《灰雪公主》的海报。接着。
他们目光下移。
怀着完成了一个大绩效马上就能拿奖金的激动心情,点开了文章。巨大的黑体字印入了他们的眼帘一一
“艾薇拉·哥特,那个狂想的天才又回来了。”“带着惊悚片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伟大尝试!"<1“这一次,她必刷新影史!"<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