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0(2 / 5)

拉需要把整本书三十万字的内容,浓缩成二十分钟的剧本。这活,她自己干了。

其实前世她也不是那么擅长写剧本的导演,只能说,环境磨练人……自从穿越来了这里,接受了这个穷到掉渣的电影公司,她每部都是自己写剧本,慢慢也就练出来了。

她现在有着比前世更为纯熟的剧本改编能力,能够将原著扬长避短,把原著中最精华的部分以最具戏剧冲突和感染力的方式,改编出来。至于剧本要怎么写,一共就二十分钟,其实没必要放进去太多的故事背景和主线内容。

只要抓住重点就行了。

重点是什么?

是主人公女孩,如何在父母的鼓励下,以残疾人儿童的身份进入正常儿童的学校学习,因为她的智力是正常的,医生建议她接受正常的教育。所以,她要去正常的学校上学,那么她是如何从原本的惧怕恐惧,到接受外界的一切声音的?

而她身边的人,对她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对于一部,可以说是“鸡汤文学"的励志型社会关怀公益片来说,只要说清楚以下几点,再配合适度的感人和催泪,就算是成功了。不过,这几年,这些所谓的励志鸡汤影视剧,也渐渐变得很难打动观众了。不仅仅是短片。

即使是现在市面上的,很多好莱坞的商业鸡汤励志电影,都已经变得不感人了。

已经鲜少出现一部让观众普遍觉得感动,被激励到了,甚至流泪的好莱坞鸡汤电影了。

为什么会这样?

艾薇拉觉得,可能是现在的那些鸡汤套路,观众已经看腻了。看腻了,无论你再怎么感人,观众也掉不下眼泪来。毕竟,好莱坞的这些催泪励志片,大多都是一个套路,以主人公为视角,描述他的困境,以及他内心的转变,再到一些事和人给了他勇气,让他变得勇敢,然后,他走出困境和命运搏斗,最终走向了光明。大多,就这套路。

几十年来,所有获奖的励志型电影,短片,都这套路。再好的套路,看多了观众也疲乏了,磕不动了。那么。

作为一部二十分钟的公益片,艾薇拉要怎么拍呢?是敷衍了事,偷懒一样的,也按照这个套路再搞一遍?这倒也省事,几十年来都印证了观众最吃的就是这个套路,拍了起码不会出错,也省力。

但是艾薇拉是一个认真的,对自己的作品一丝不苟的人。要么不拍,要拍,就要冲着拍出让大家惊讶和欣喜的好作品去。所以,艾薇拉决定放弃那个好莱坞励志鸡汤惯用的套路。在她的剧本里。

她放弃了以主人公视角为主线的叙事方式。而是采用多重视角。

通过不同的人物视角呈现出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让每个人都发生变化,都经历成长。

这部短片的着重点不再是像原著里的那般重点关注主角的成长。在艾薇拉的这部短片中,重点变成了关注“每个人都在成长”,重点变成了每个人都在通过遇到主角、接触主角、观察主角、反思自己,而变得更好。然后,每个人的心心理都发生了变化,每个人都成长了。以前那些主旋律鸡汤作品,都是以主角的视角贯穿全片的,这种方式是会存在视觉盲区的,容易让观众产生太假的感觉。而多重视角,会让观众更加深入体会这其中细微的心理变化,产生更真实的感觉。

至于,片中会有哪些多重视角呢?

一个是学校里的同学。

因为主人公是一个半张脸神经瘫痪,说话含糊不清甚至会流口水,四肢也无法正常行走的残障人士。

这个同学一开始很害怕接近女主角,甚至故意赶走女主,但是在几次偶尔的接触中,她发现,主人公的性格可爱温婉,和自己有共同的爱好,她们十分投机,渐渐这个同学对主人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嫌弃到慢慢维护女主人公。在这个同学的视角下,影片记录了她心态转变的全过程,也是一种成长的过程。

另一个视角是主人公的弟弟。

弟弟很爱残障的姐姐,但是在漫长的时间里,弟弟渐渐觉得父母的爱和关注都给到了姐姐,自己反而被忽略了,这让弟弟心里逐渐抵触姐姐。但是在一次意外中,父母保护了他们两个,没有厚此薄彼,这让弟弟的心态又发生了转变,他发现原来父母同样爱他,给他的爱并没有因为姐姐而变少。只是因为姐姐更需要帮助才多关注了姐姐。弟弟解开了心结后,重新接纳了姐姐,这也是一种成长。第三个视角,是来自母亲的。

这是一段母亲自我修复、自我鼓励成长的过程。因为很多情况,母亲也是措手不及的,也是第一次遇到,她也是在慢慢学习,要如何和这样的孩子共同成长,要如何在不同的阶段与自己的孩子相处。第四个视角。

那就是主人公自己,这个视角是被弱化的,但是也是存在的。它着力于主人公内心的成长,她是如何从一个被父母保护的很好的孩子,到慢慢克服去学校的恐惧,训练出强大的内心和钝感力的。

这个视角会讲述她遇到的不公,同学们的谩骂和嫌弃,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大家渐渐发现了主角美好的一面,也开始尝试着接受她。而主人公,虽然被霸凌,被欺负,但最终她选择原谅了那些同学。主人公最难得的是,她不断在承受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