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玄朗声大笑,声若洪钟:
“好徒儿,你之志向为师已经知晓!”
“说来也巧,为师所修正是这至纯太极元气,虽不敢与青叶祖师比肩,但对此道也算小有所悟。”
“你大师兄因故未能修成此道,为师正发愁一身所学不能悉数传下,不想天意使然,竟将你这天生契合此道的弟子送到为师面前。“
“缘之一道,果真妙不可言。”
道玄大笑,说着袖中飞出三卷玉简悬浮空中:
“这三卷秘要你且收好!”
李白恭敬接过玉简,又为道玄斟上新茶:
“请师尊指点。”
道玄轻抿一口,娓娓道来:
“其中第一卷为《朝阳紫气诀》,待你玉清一层引气入体之后,可助你采炼太阳精气。”
“另有一卷《太阴养剑术》,既可教你驾驭太阴本源蕴养宝剑,又可将体内每日积攒的寒气释放,稍作缓解经脉为寒气所伤之苦。”
“最后一卷则是青叶祖师亲笔所书《太极注》,其上亦有我之注解,专解阴阳互化之妙。”
道玄神色逐渐严肃:
“此卷你需日日研读,待你炼化第一缕太阳本源入体,便再无回头之路,若修行不足,致使阴阳相冲,恐有性命之虞”
“至于本门根本大法【太极玄清道】,白儿,且附耳过来!”
一个时辰过后。
道玄已将打坐、冥思、人体经脉、精气运行、以及太极玄清道第一层修行法门传授给了李白。
李白生来聪慧,天资卓绝,又逢明月入怀,体内生异,已有过耳不忘之能,师尊不过讲解一遍,他便将修行法决、关要尽皆牢记于心。
“师尊,弟子已记下全部要诀,可否开始修行?”
李白拱手问道。
道玄微露讶色,他还以为要多为李白讲解几遍,没想到这个弟子只是一遍便已记清。
“白儿,你且复述一遍。”
修行法决容不得半点疏漏,一字之差都可能导致走火入魔,因此道玄想要再确认一遍。
李白当即将道玄方才所讲一一复述。
一字不差!
李白言罢,道玄面露微笑,轻轻点头:
“未曾想白儿竟有过目不忘之能,不过你需谨记,本门修行贵在循序渐进,你虽有此能,也亦当脚踏实地,虽你因太阴本源之故,有三年之限,但切忌贪功冒进,成与不成,自有天意!”
李白两世为人,自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拱手道:
“师尊教诲,徒儿谨记。”
“只是......”
李白面露迟疑,在他心中,道玄方才的一言,有一句话却并非他之所想!
道玄伸手轻轻点了一下李白的头,道:
“为师面前不必拘谨,你我师徒,自可畅所欲言。”
李白向来不是扭捏之人,闻言一拱手道:
“请师尊恕弟子冒犯,白认为,成与不成,事在人为,首在于人,次在于天!”
道玄没有否认李白的话,也没有认同。
年少时他也如李白一般意气风发,认为事在人为,人定胜天。
可这天意如渊,高深莫测,世事如笼,尘网密布,哪怕诛仙在手,这天意也终究难违呐!
这一刻。
道玄想起了师尊天成子。
想起了师弟万剑一。
想起了延绵整个修仙界千年未歇的正魔之争。
思绪流转,而后他一笑道:
“见解不同乃是常事,徒儿且修行罢!”
言罢,道玄眼眸微闭,似在假寐,李白虽有不解,但也不作深思,法决在手,他早就按耐不住修真的念头了。
静心。
凝神。
李白端正摆出打坐姿态,心中默念法决、修行关要,开启了属于他两世的第一次修行!
......
太极玄清道。
第一境为引气。
入门需感应天地灵气,导气入体,后引天地灵气入体行大周天运转,借此与天地一息,进而感悟天地造化。
寻常人修习,三个月小成,小成境界全身孔窍初开,可以引天地灵气入体运行三到五个周天。
一年大成,可以将全身孔窍控制自如。
待可引天地灵气入体连续运行三十六周天,经脉稳固,便可开辟下丹田,炼化引入体内的灵气,在经脉中化作元精,润呼一身,突破至玉清二层练气境。
“呼——”
不过修习了一刻,李白骤然睁开双眼。
清微庐内固好,但他居于此间修行却有一股淡淡的不适。
引气入体本就要感应天地。
他又何必要困守于庐中枯坐?
庐虽在天地间,可人却在庐中,中间岂不是隔上了一层?
“师尊,弟子想去庐外修行!”
李白朝道玄拱手道。
道玄眼眸未曾张开,微微点头道:
“去吧。”
有人修行需于洞府打坐参禅,有人修行却更喜于天地自然之间,修行并不拘泥于环境,李白所言自无不可。
李白闻言笑道:“多谢师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