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两点。
京都大学,阶梯会议中心。
这里己经座无虚席。
闪光灯,像一片星海,不停地闪烁。
上百名记者,架起了长枪短炮。
文化界的名流,学术界的专家,都到场了。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一场好戏。
苏婉带着她的团队,走进了会议中心。
她们的出现,立刻引起了一阵骚动。
所有的镜头,都对准了她们。
咔嚓。
咔嚓。
快门的声音,像子弹一样密集。
苏婉没有理会。
她带着团队,走到了会场预留的第一排位置。
那是留给她的位置。
也是留给“被告”的位置。
她坐了下来。
她的腰背,挺得很首。
两点半。
王景明,在万众瞩目中,走上了讲台。
他穿着一身熨烫得体的中山装。
他的脸上,带着学者特有的儒雅和自信。
他对着台下,微微鞠了一躬。
台下,响起了掌声。
“各位来宾,各位媒体朋友,下午好。”
王景明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了整个会场。
“今天,我站在这里,心情很沉重。”
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为整场研讨会,定下了基调。
“作为一名考古工作者,我毕生的追求,就是探寻真相,守护历史。”
“但是最近,我发现,有一些人,一些组织。”
“正在打着保护文化的旗号,做着伤害文化的事情。”
他没有点名。
但所有人的目光,都若有若无地,瞟向了第一排的苏婉。
苏婉面无表情。
王景明继续说着。
“他们凭着一腔热情,或者说,凭着雄厚的资本。”
“就对一个尚无定论的区域,进行大规模的封锁性保护。
“这不仅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更是对科学,对历史的一种亵渎。”
王景明说着,按下了手里的遥控器。
他身后的巨大屏幕亮了起来。
上面,出现了一张张图表,一组组数据。
“这是我们团队,经过三个月的秘密勘探,得到的第一手资料。”
王景明指着屏幕。
“大家请看,这片区域的地层结构”
“还有这块碎片的质地分析”
“以及我们用最新的三维地质雷达,扫描出的地下结构图”
他讲了整整一个小时。
他用海量的,看似专业的证据,构建了一个完美的逻辑闭环。
他的结论,只有一个。
苏婉的基金会,错了。
错得离谱。
讲完之后,他看着台下。
“我的报告,说完了。”
“我相信,证据,是不会骗人的。”
“科学,是不会骗人的。”
台下,再次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王景明抬起手,示意大家安静。
“下面,是提问环节。”
立刻,就有几十只手举了起来。
王景明随手指了一位记者。
那位记者站起身。
“王教授您好,我是《京都新报》的记者。”
“我想请问,您认为,对于这种好心办坏事的行为,我们社会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水平。
王景明笑了笑。
“我个人认为,热情,值得鼓励。”
“但专业的事情,还是应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否则,就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他又点了一位学者。
那位学者站起身。
“王教授,您的报告,逻辑严谨,证据确凿,令人信服。”
“我代表我们历史研究协会,对您的治学精神,表示崇高的敬意。”
这不像提问,更像是表彰。
一连几个问题,都是如此。
整个研讨会,变成了一场王景明的个人表彰大会。
苏婉和她的团队,就像一群小丑,坐在那里。
接受着所有人的审视和嘲讽。
终于。
一位胆子大一点的记者,把话筒对准了苏婉。
“苏董,请问您对王教授的报告,有什么要说的吗?”
唰。
所有的镜头,再次对准了苏婉。
苏婉站了起来。
她想说话。
她想告诉所有人,王景明在撒谎。
她想把她们的数据,也公之于众。
但是,当她站起来的那一刻。
当她看到台下那一张张带着审视、怀疑、甚至鄙夷的脸。
当她被那一片片刺眼的闪光灯包围。
她发现,自己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她的声音,被淹没了。
她的辩解,在所谓的权威面前,显得苍白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