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豪商> 二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更(2 / 2)

话,但也没反对,明月便见缝插针一鼓作气道:“恕我冒昧,据我所知,贵院学子们所用春秋布料皆为普通的素面薄缎,这种布料在杭处零卖也不过二两上下,若往源头以大宗走货时,可低至一两五钱。学子们的个头多在五尺半前后,以六尺算,一身澜衫宽袍大袖,算上掐牙和包边,满打满算八尺半足矣,头巾和鞋子也可从下脚料中一道出。一大匹四丈有余,可做五件,每件澜衫衣料折钱二百九十文!

另有运费、裁剪、缝纫、熨烫等开销,每件分摊两百五十文足矣。”换言之,一件上好的澜衫连本带料顶了天五百四十文!她甚至还是往高了说,留足了利润的。

譬如素面缎零卖二两,走货一两半,可若是未经染色的本色胚布,起码还能再便宜一钱。

待来日她名下收拢桑园、蚕农等,直接拿一手货源,至少又能压下一钱。缝纫所用丝线也可自产,运费分摊有限,几样加起来根本用不了二百钱。每匹布里再省二钱多,分摊到每一件就算五十五文,每件成本可低至四百八十五文!

她的语速不慢,口齿分外清楚,每项开销、损耗都摊开讲,连苏馆长和卞慈这两个外行都能听明白。

苏馆长沉吟片刻,唤进来一个小厮,“请宁管事过来议事。”苏馆长就好比万麟馆的大老爷,总领一切,凡事都要从他手底下过,但毕竞精力有限,具体各项事宜的细节仍需要各位管事分管。宁管事就是主管书院上下衣裳被褥、车帐帘幕等布料采买的,之前各季教师、学生们的衣裳供奉等的收尾细节,都由他全权负责。不多时,宁管事抱着算盘和一本厚厚的素面簿子来了。他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匀称身材,瘦长脸,两只眼睛微微眯起,看着就很精明。

他似乎见过卞慈,进门向苏馆长行礼之后,也向卞慈弯了弯腰,然后视线掠过明月,就这么直接略过去了。

卞慈微微皱眉,明月不以为意。

做买卖嘛,被人甩冷脸再寻常不过,她早就习惯了。苏馆长让宁管事上前看样布,后者上手摸了一回,再看染色花纹时,眼睛眯得就更厉害了。

看清花色,他微微怔了下,然后飞快地瞥了明月一眼。明月就知道他猜出自己的来历了,当下颔首示意。宁管事跟没看见似的,放下手中样布,对苏馆长正色道:“本钱过高,恐本院无力支付。”

苏馆长问他,“去岁的秋装和今年的春衫,一套造价几何?”宁管事没有着急回答,“书院中的学子多为白身,无需染色。”没有功名的书生多穿本色、白色,故有"白衣书生”一说。而这名女子送来的分明就是近几年风头正劲的染色布,价格高昂,分外奢侈,知府大人绝无可能同意采买。

苏馆长摆摆手,“你只说价钱便是。”

宁管事这才翻开簿子查看,“每件六百五十钱,另有头巾一条,鞋子一双,二十文。”

明月闭了闭眼,缓缓吐出一口气。

五百四十文对六百七十文。

苏馆长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做了多少件?”宁管事被他看得发毛,但自觉没什么过错,便面不改色道:“许多学子家境富裕,言明要买两件换洗,去岁本馆学子共计八百七十三人,春衫、秋衫各采买一千一百零六件,共计一千四百八十二两,其中本馆开销一千一百七十两。”除了轻薄的夏纱,万麟馆春秋冬三季只免费提供一套衣裳,但很多学生爱干净,就会自掏腰包多买几套轮换,都是万麟馆官方帮忙以进价采买的。明月在心里飞快地算着,春秋两季就要一千一百七十两,夏纱虽薄,但万麟馆会承担两套,未必比春秋的便宜。

冬装更不用说,光一套夹衫就要超过这个数了,再算上斗篷和冬帽、棉靴,上下里外一套没有一两半下不来。

也就是说,光万麟馆一干学子一年四季的免费衣裳,杭州府衙就要支出三千多两!

三千多两,都够养活几百个家庭了。

沉默半响,苏馆长看向明月,“你呢,以春秋衫为例,报价多少?”报价多少?方才宁管事来之前,明月已经清清楚楚算给他和卞慈听了,老爷子耳聪目明,肯定不可能忘记。

现在再问…

明月微微垂眸,“六百文足矣。”

水至清则无鱼,老爷子这是给自己留空呢。况且去岁报的是六百七十文,今年降得太多,也容易得罪同行。若明月真能供货,可不管是万麟馆免费发的,还是学子们自己掏钱买的,一千多套就是一千多套。

一套成本顶格算四百八十五文,卖价六百文,至少净赚一百一十五文,春秋两季就是二百五十五两。

对比明月其他动辄上万两的赚头,很少是不是?可这个道理别的同行不懂么?

都明白!

因为没有一个人是真冲着这点蝇头小利来的!拿下书院的买卖只是第一步,真正的大头,且在后面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