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兄弟情
下午,京城又送来一道加急折子,噶尔丹近来总在北部蒙古地区侵扰,甚至有联络沙俄的行为。
边关形势危急。
本来打算在南京再住两天的康熙坐不住了,当即便命令启程返回北京。到了北京入紫禁城,康熙只待了半个月,便又带着几个儿子去了塞外,为安抚蒙古各部、实地考察当地的形势联合蒙古各部,打算在塞外召开会盟。至于胤淘和胤糖、胤俄、胤滋这一次就不在随行人员中了,胤祸和胤祐受命带着入尚书房读书的他们学习。
自从接下教导弟弟们的任务,胤裸胤祐二人便开始感受到带孩子的压力。单胤糖胤俄两个还好,加上胤滋是小有难度,再掺和进去一个胤淘,那就堪比世界难题。
其实,也不是胤淘多么难带,只是他和其他弟弟混合在一起,总是能带来超出他们想象的难度。
比如这一天,胤撰在上书房下课后带着胤滋背了两首诗,晚上回家又前去延禧宫想惠妃请安,回景仁宫陪皇贵妃用饭的时候遇见了牵着一只小蜗牛遛弯的胤淘。
得知他的活动轨迹后,胤淘那张小脸上布满了感慨,晚上就被小隐点名夸奖,说他有个不在家的爹多病的娘调皮的弟弟家庭。胤祺当时差点气晕。
又一天,七弟逞强带着十一弟骑马,被十一弟嘲笑,十二倒是颇有侠义精神,气势汹汹地就冲着十一弟上去了。
他俩打架是常有的事情,毕竞跟着皇阿玛南巡,在南巡的路上还打呢,没想到的是十一弟的小跟屁虫十三弟也窜了出去。差点被马蹄踏到,小十二拉着小十三滚了好几圈,当时看着太吓人,底下人不敢瞒着因此连皇玛么都惊动了,将他们几人叫过去训斥了一番。十一弟平日被宜额娘护得密不透风的,挨训之后觉得丢面子,本来回京就要安排入上书房的他愣是不去了。
宜额娘怎么哄都不成,刚上两天课的他又回去了。胤祸都能感觉到因为此事,宜额娘看见他们几个烦到会翻白眼。而最要命的是这些事会因为小隐的视频解说,被皇阿玛马上知道,皇阿玛才离开京城半个月,写回来问他们兄弟情况的信都有八封。胤祸愁得吃饭都在想怎么让弟弟们好好读书的这件事。胤淘就很轻松了,每天读读书溜溜小蜗牛和小蚂蚁,感觉快乐无比。清晨。
一束阳光将空气中的尘埃颗粒照出旋转的弧度,胤淘睁开眼睛,屋子里守着的人立即发现他醒了,簇拥过来帮他穿衣服。可能是小隐解说对皇阿玛带来的影响太大,当初从金陵一路回到紫禁城,白天忙到脚不沾地的皇阿玛竞然还抽出来时间,把他身边那几个懈怠的奶娘给捧走了。
然后重新拨了新的人奶娘来照顾他,给胤淘雷得不行,他都多大了啊,还要什么奶娘。
好在新奶娘不敢逼着他吃奶,要不然胤淘一定会跟康熙父子决裂。但老康的关注给他带来的影响也挺大的,身边的宫女啊太监啊现在一点都不敢忽视他,搞得胤淘也挺紧张。
毕竞谁能习惯穿个衣服吃个饭都有一群人围着他,给他当手啊。穿好衣服,胤掏叫大家自由活动,跳下凳子就噔噔噔跑到么么那里,身后只带着一个小路子一个江平。
辰时,上书房正式开始上课。
胤淘踩着点进去,又一天按部就班的课堂生活开始了。虽然每天都过着几乎重复的学生时代生活,胤淘却觉得心底很安静,这样的生活很有意思。
一转眼,已经是巳时过半,胤淘抓着笔一边练字一边想今天的阿哥膳房会给他们准备什么午饭。
“诶。”
胤淘叹气。
好感度:“宿主,请问你有什么烦心心事?”坐在他前面的胤俄回头:“胤淘,你怎么叹气?”胤淘说道:"虽然膳房的菜很好吃,但是我想吃炸鸡排了。”胤俄挠挠头,胖乎乎的小脸上满是疑惑,“什么是鸡排?”还没有刚问出来,他们俩就被前面先生点名了。这堂课是翰林学士刘锴教《大学》的,刘锴一张铁面,甚是严厉,一抬头发现两个小家伙窃窃私语,当即点名。
“十阿哥,请您说一下大学之道后面的两句话。”胤俄:说不出来。
“十二阿哥,您说。”
前世的学生习惯,让胤淘站了起来回答问题:“大学之道,在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刘锴皱眉,虽然不完整还有错误,但十二阿哥能回答出来这些已经让他没想到了,纠正说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刘锴背着手,“而不是新民。”胤淘:“先生,我觉得新民也没错啊。您看,读书人学习知识不就是有开民智的任务要求吗?如果能让百姓们成为四有的新百姓,对读书人来说才是功德无量。”
“虽然有道理,"刘锴的一张脸还是那么板着,“但圣人之言岂可改易?十二阿哥,您才学多少,更不可如此。”
胤淘回京城来大半个月,这是第二次上刘翰林的课,之前都没有怎么仔细看过他,现在却是把他的相貌清晰地映入脑海。胤淘说道:“虽然我学得少,但是我知道以前的孔子没有说过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话。”
刘锴有些生气,皇子固然不是一般人家的孩子,甚至还有朝臣建议在给皇子授课的时候跪着进行,但尊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