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眼神不再是和煦的赞许,而是带着一种近乎审讯的锐利与压迫。
“陆公子,本县丞想请教,这短短一个多月之内,陆公子从一个不识字的农家子弟,一跃成为县试魁首。”
“这其中的缘由,不知陆公子可否为老夫,为县衙,为江陵县的百姓,解释一二?”
陆明渊的呼吸几不可闻地一滞。
他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赵县丞的调查之细致,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连他与老太太对赌,一天读完《孟子》这些细节都查得一清二楚!
然而,震惊只是一瞬。陆明渊很快便压下了心中的波澜。
赵县丞“请”他来询问,而不是直接将他拿下审问。
这说明赵县丞虽然疑虑重重,但并未看出什么实质性的破绽。
这番问话,不过是赵县丞的试探。
他抬起头,目光坦然地迎向赵县丞锐利的眼神。
脸上没有丝毫的慌乱,反而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沉静。
“回禀赵大人。”
陆明渊的声音沉稳有力,不疾不徐。
“大人所查,句句属实。”
他顿了顿,回忆着自己早已编织好的说辞,语气诚恳而又带着一丝玄妙。
“半月前,小子确实因中暑昏迷。在昏迷之中,小子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
“梦中,有一位身着古朴长袍的老者,仙风道骨,慈眉善目。他自称圣人,对小子言道。”
“汝本非池中物,当以文章报效社稷,何故自甘堕落,耕于垄亩?’圣人还在梦中,为小子讲解经义,教诲文章之道。”
小子醒来之后,便觉得茅塞顿开,仿佛醍醐灌顶一般,对圣人之言,铭记于心。”
陆明渊说到这里,语气中带着一丝敬畏与虔诚。
他接着解释道:“自那梦醒之后,小子便觉得自己的记忆力非同寻常,过目不忘。”
“无论是《孟子》还是其他经书,只要看上一遍,便能牢记于心。”
“赵夫子和陆家的人,都知晓小子有此本领。小子能进步如此之快,正是依靠这过目不忘之能,再辅以赵夫子悉心教导,这才侥幸得了魁首。”
“至于字体,小子也只是按照赵夫子所教,反复临摹字帖,日夜不辍。大人若是不信,可随时传唤赵夫子和陆家族人前来作证。”
陆明渊将自己的穿越解释为圣人托梦!
使得赵县丞即便想深究,也难以找到直接反驳的证据。
而“圣人托梦”这种玄之又玄的说法,在注重天人感应的古代,更是难以证伪,反而能为他增添几分“天命”的色彩。
赵县丞听着陆明渊的解释,眼神中闪过一抹精光!
果然如此!
和他的猜测一模一样!
陆明渊果然是有圣人托梦!
果然如此!
和他的猜测一模一样!
陆明渊果然是有圣人托梦!
赵县丞的目光在陆明渊身上来回逡巡。
那份锐利渐渐消弭,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赞赏,甚至,是隐约的敬畏。
他缓缓收回卷宗,轻叹一声。
“圣人托梦,醍醐灌顶此等奇遇,世所罕见。”
赵县丞的声音变得低沉而富有磁性。
其中蕴含的,不再是单纯的试探,而是一种带着期许的拉拢。
“陆公子,你可知,县试魁首,意味着什么?”
陆明渊垂眸,轻声道:“意味着小子有幸,可入府学求学。
赵县丞闻言,嘴角浮现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不错,入府学,是正途。江陵府学,汇聚一县英才,亦是士子们迈向更高学府的必经之路。”
他将茶盏放下,重新将目光聚焦在陆明渊身上,眼神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
“江陵府学,分设两院,一为高家书院,一为林家书院。”
“两家皆是江陵县的百年望族,底蕴深厚,门生故吏遍布州府。能入其中任何一院,皆是前途无量。”
赵县丞说到这里,语气微微一顿,端详着陆明渊平静的面容。
然而陆明渊只是静静听着,不发一言,这让赵县丞眼中赞许之色更浓。
这份沉稳,远非寻常少年可比。
“高家与林家,在府学中皆是一等一的,若论师资,不分伯仲。只是,凡事总有其微妙之处。”
赵县丞的指尖轻轻敲击着案几。
“老夫听说,陆公子在县试之前,曾与林家小少爷林远峰有所交情?”
陆明渊心头一动,他知道,正戏来了。
“确有此事,小子在林家小少爷的书店,投过几篇文章。”
“哦?”
赵县丞眉梢轻挑,眼中精光一闪而逝。
“既然如此,那便好办了。”
“陆公子与林家小少爷既有交情,选择林家书院,或可少却许多周折,更能得其庇护。至于高家便不必去了。”
陆明渊心中明了,县衙的二把手,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偏向任何一方。
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