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十二岁金科状元,权倾朝野!> 第150章 以小见大,以点带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0章 以小见大,以点带面!(1 / 2)

他将笔尖,对准了第一道题——“论朝廷盐铁专卖之利弊”。

笔尖微顿,随即,悍然落下!

论盐铁,他并未简单地从“与民争利”或“充盈国库”这两个老生常谈的角度切入。

他笔锋一转,直指核心——盐铁之政,非经济之策,实乃控驭天下之术。

盐,关系民生根本,铁,关乎军国利器。

朝廷专卖,利在收天下之权于中枢,弊在官僚经手,层层盘剥,致使良法变为恶政,利器反成民怨之源。

他的文章,引经据典,却不拘泥于古法。

从汉之桑弘羊,到唐之刘晏,历朝历代的盐铁政策得失,在他笔下信手拈来,如数家珍。

最后,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官督商办,以盐引为凭,开放部分铁器民营,朝廷设铁范院,专司军国重器之铸造。

如此,既能保证国库收入,又能激发民间活力,更能将无数官吏从这巨大的利益链条中解放出来,以清吏治。

一篇洋洋洒洒的千字文,一气呵成。

紧接着是模拟圣旨,嘉奖平倭将领,寥寥三百字,恩威并施。

至于那道田产纠纷的判词,他更是游刃有余。

他没有简单地依据律法条文做出裁断,而是从“情、理、法”三个层面层层深入。

先述宗族之情,再论乡邻之理,最后才以国法为绳,做出判决。

判词言辞恳切,入情入理。

十五道题目,涵盖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庶务,仿佛一张无形的大网,考验着考生经世致用的能力。

寻常考生,能答完其中一半,便已是竭尽心力。

对于陆明渊而言,不过寻常!

他和林瀚文学习了整整三个月,这位封疆大吏,也尽心尽力地教导了三个月!

即便是愚笨之人,也足以应付乡试!

更何况陆明渊天资过人,聪慧无比!

整整两个时辰,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轻轻搁下笔时,窗外的天光已经开始偏西。

饶是以他远超常人的心神与体力,此刻也感到了一阵发自骨子里的疲惫。

腰背酸痛,手腕更是如同灌了铅一般沉重。

这号舍实在太过狭小,连伸个懒腰都显得奢侈。

陆明渊只能在方寸之地,缓缓扭动着脖颈与肩膀,活动着僵硬的筋骨。

简单的舒展过后,他再次从食盒中拿出那个玉米馍馍。

还是那个味道,干硬,却带着一丝回甘。

他小口小口地吃着,仿佛在品尝什么山珍海味。

这九个时辰的鏖战,不仅是对学识的考验,更是对身体的摧残。

乡试三场,连为一体,中间只有短暂的休息时间。

多少才华横溢之辈,不是输在学问上,而是败给了这残酷的赛制。

精力不济,在最关键的第三场考试中功亏一篑。

所以,他必须抓紧每一分每一秒,恢复体力。

一个时辰后,天色已然昏暗。

“当——!”

悠长的钟声再次响起,宣告着第二场考试的结束。

巡考吏们举着灯笼,开始新一轮的收卷。

甬道间,灯火摇曳,将一张张或焦灼、或茫然、或疲惫的脸庞映照得忽明忽暗。

“原地休息,发放蜡烛!”

考官的声音在暮色中回荡。

很快,一根根粗大的牛油蜡烛被分发到每个号舍。

昏黄的烛光亮起,将这片巨大的考场点缀得如同繁星落地,只是这片星光之下,没有浪漫,只有无声的煎熬。

“半个时辰后,第三场考试开始!”

陆明渊没有理会周围的动静,默默屏息凝神

时间在寂静中流淌,半个时辰,仿佛只是一次深长的呼吸。

“当——!当——!当——!”

第三次钟鸣,比前两次更加急促,也更加沉重。

陆明渊睁开眼,眸子亮得惊人。

巡考官再次入场,脚步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最后一份试卷,被递了进来。

第三场,策论!

经史时务,包罗万象,这才是真正决定一名考生上限的考场。

也是决定未来朝堂之上,究竟是多一个循规蹈矩的官僚,还是多一个能匡扶社稷的栋梁。

这也是林瀚文,对他倾注心血最多的地方。

烛光重新亮起,陆明渊的目光落在了试卷之上。

一共五道大题。

第一道题目,便气象万千,颇为宏大。

“礼乐,治之本也,其创制可得而闻乎?政令,治之具也,其立法可得而论乎?”

这道题,看似空泛,实则暗藏机锋。

它考验的,是考生对于“王道”与“霸道”、“德治”与“法治”之间关系的理解。

一个不慎,便会落入空谈心性,或是迷信严刑峻法的窠臼。

陆明渊的嘴角,却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

他几乎没有思索,便有了破题之法。

他提笔写道:礼乐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