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罪女金枝》
在古代怎么形容一个地方富呢?
人没饿死,有钱人非常有钱,就算富了,但登州之富,不可同日而语。登州作为一个海口大州,最突出的当然是盐。登州被巫山神女庇佑所出的女儿盐,细腻洁白,浑无杂质,就算是寸盐寸金,也供不应求,盐政每年收入的财帛,一个仓库都放不下。登州还是个海贸大港,很多国家来毓都得从登州登陆。虽然登州有“掠夺我土女人"的恶名,但登州的港口制度是最清明的,除了会有女人来到登州就不想走,没有任何港口比登州港贸易制度更完整、更透明。繁荣的海外贸易,不仅给当地人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还可以用低价的手工制品,高价换取外邦白银。
官府只在关税和商税上正常征税,其它时候不管民间自由贸易,所以民商极富。
民商富庶的同时,是招民工极多,不仅薪资丰厚,还严格执行官定假期。不知为什么,登州政府在这方面打击极严,严令禁止降低人力成本的恶性竞争,也不允许薄资轻工。
就算是外来商户,想和登州接轨,也必得使人执行登州劳动法。与外商交易的售价,不能私自拟定,统一执行海关定价。所有商户只能按照统一定价出售商品,不得利用廉价劳动力低价竞争。不然禁止进入登州商贸,举报有奖,判罚极重,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的黑心商人!
当然还有一条,登州只接待女商,不管你在外面真实怎么样,来登州给我派个女话事人。
因为这个,登州之民多有副业,充足的假期,让她们既可以去工坊务工,也可以兼顾田里活计,有的还个体户经营一些手工业,种田经商两不误。没办法,劳动人民实在太勤劳了,再禁止她们内卷,她们也非得卷点什么。但防内卷制度,还是有点用的,登州人民生活整体比较松弛,假期非常多,休闲时间多,消费就高。
吃饭问题,登州人民全授田的时候就已经解决了。不仅是因为有了属于自己的私产,也是因为公主入主登州后,一直在组织民丁,大力建设水工设施,田产比以前官府不作为,到处抛荒的时候产量高得多,还不乱收税。
刨去正常税征,每家每户可以剩非常多粮食,还能拿出去卖。古人就知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其实只要官府不乱搞,农夫就不会饿死,剩下内卷赚的钱,可以用在怎么吃得好上。登州餐饮鳞次栉比,随处可见,生意火爆。登州之民放假时,都喜欢去餐馆消费一下,日常食三餐,餐里多有肉。饮用水有专门卖净水的水户,供有钱人家升炉煮茶,普通人家也从不喝生水,每家人都买得起烧热水的柴火,家中还惯常备一坛官府出的医用酒,用以驱邪除秽,牲畜阉割。
那么在物资匮乏的古代,登州人民消耗的巨额物资从哪来呢?从别的州来。
登州不仅是贸易大户,也是消费大户,一车车的时令水果、猪鸭鲜肉、茶叶织物、木炭火柴,上午拉去登州,下午就能售空。比邻的密、莱二州,只能看着自己辛苦工作得来的劳动成果,转眼被送去供邻居享用,由此还诞生了一首打油诗一一“鸡鸣赤足起,重担压肩陷,匆忙是为何,送与邻家用。”一想到隔壁邻居过得是这种日子,密、莱二州的百姓,真的眼红得睡不着。就差那么远,当初被划为公主封地的,为什么不是他们呢!男人只能望洋兴叹,女人还好点,女人可以去登州打工。登州严厉禁止薄资轻工,外地工来了,也统一执行登州工资假期标准。在登州打工,赚得真是比家里忙碌一年还多,活还清闲,奔赴登州的外地户越来越多,不仅给当地人提供了劳动力,还提供了一笔租金。因为这些原因,登州的人口,在短时间翻了近三倍。登州是有名的女儿国,有那么大的生育之基,人口增长,是很正常的事,但这些新增之户,却不是新生人口,而是逃税、逃荒、逃男,逃来的丁户,以及非常多的外来务工人员。
登州对女人的落户条件非常宽松,短时间吸引了大量在原籍生活不下去的女人来投或务工。
从远地方来的,谁也不认识,直接就落户了,可谓是春风得意。倒霉的是比邻登州的,这么近很容易被追回去,只能来登州务工。每次从登州回到原籍,都感觉像从天堂回到了地狱,世上怎么会同时存在两种世界。
因为这样的口口相传,登州人越来越多,还都是成年壮劳力。在古代,人口是衡量一个州县繁荣程度的最佳指标。但作为现代人,看着日益增长的人口,叶奚青人口恐惧症都犯了。好不容易来到地广人稀,全国总人数只有四千万的古代,转眼间又乌泱泱哪都是人了。
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叶奚青立刻知道,该做城市规划了,不然以后拆迁都不好拆。
古代没有专门的城规专业,都是依赖某个经天纬地的“大能人",依靠个人才智,主持规划。
按理说叶奚青应该是公主身边的那个能人,但她不是全能的能,她没学过城市规划。
不过没关系,找专门的水工匠师做就好了,她会根据过往经验,提供一些划区思路,排水系统什么的还得找专业的来。除此之外,还应该找一名出色的画师,负责艺术部分,上官兰翌就这么从京中来了。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