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王府。
养病半载,徐达已不必倚杖而行,气色日渐红润。
听完探子汇报,他眼中久违的炽热再度燃起:
“好!好!极好!”
“没想到这小子竞造出二千步大炮,还有“手榴弹’这等克骑利器!若此物为真,北元铁骑何足道哉!”
他越说越激动,扬声道:
“妙锦!妙锦呢!?”
话音未落,屏风后转出一名少女。
正是徐妙锦。
她一身利落打扮,齐肩黑发更显飒爽,眉目间自带一股不羁之气。
“爹,不管您怎么说,女儿绝不嫁他!皇后娘娘开口也没用!”
徐达早料到她如此反应,笑呵呵道:
“傻闺女,爹能害你不成?你若不信,自己去应天亲眼瞧瞧!爹保证,见了苏河,你指定满意!”徐妙锦冷哼一声,全然不信:
“两千步大炮?他怎不直接说自己是神仙?”
徐达急得跺脚:
“你这丫头!好,你若真不服,就去亲眼见见。若见完还说不,爹绝不再逼你嫁!”
徐妙锦一怔,随即扬起下巴:
“好!我便去应天一趟,看他究竟是何方神圣!”
“慢着!”
徐达忽然叫住她,狡黠一笑:
“你若杀不了他,可得答应爹,将来乖乖完婚,给苏河生两个大胖小子!”
徐妙锦霎时满脸通红,又羞又气,跺脚道:
“生儿子?还想生两个?看我不断了他的念头!”
她转身回房收拾行装,挎刀佩剑,当日便离府北上,直赴应天。
皇城应天,冬雪初覆。
严寒抵不住人间烟火,城内暖雾氤氲,恍若云境。
苏河裹紧貂裘,匆匆入宫。
守城将士见他皆肃然行礼。
自先前那四百余名军官被派往各地练兵后,新式军礼亦渐推行。
朱元璋更抽精锐留守京营,重组禁军。
苏河虽无官无职,却圣眷无双,皇城内外,无人敢阻。
直至华盖殿外,宦官通传后躬身请入。
殿内暖融如春,于友祥所制的“暖锅炉”正散发热气,苏河脱下外袍,径直走入内室。
却见只有朱元璋一人正批阅奏章。
“咦?陛下,太子殿下今日不在?”
朱元璋抬头,搁下笔笑道:
“标儿去军校了,蓝玉陪着。他也该多接触武将集团,为将来继位做准备。”
“好家伙,陛下这是打算提前退休,当太上皇享清福啦?”苏河打趣道。
朱元璋笑骂:
“贫嘴!今日叫你来,是想问你一件事。”
他语气忽转严肃,低声道:
“你之前说,老四将来继位后极有作为,还有什么“五龙同朝’的佳话……你给咱仔细讲讲,究竟是哪五龙?之后继任之君又是谁?他们……可称得上明君?”
满打满算,苏河来到大明已有大半年。
这期间,老朱对他的态度,可谓是天翻地覆。
甚至好几次,朱元璋都在暗地里咬牙发狠,想派人把他抓了,随便找片荒地活埋算了。
可每次真要动手时,他眼前就会浮现出许多画面。
要是苏河真死了,马皇后怎么办?他儿子朱标怎么办?
牛痘虽研制出来了,但要传遍整个大明,最少还得一年。
这世上御医治不好的病,又何止牛痘一种?
万一将来他孙子朱雄英不是死于天花,而是别的疑难杂症呢?
到时候,苏河却已被他杀了,那岂不是自断后路?
朱元璋自问,他确实不喜欢苏河。
可偏偏,拿他没办法。
他几次试探马皇后,发现她是真把苏河当作大明的救世主,甚至将他和太子朱标视为一体。从多次交谈中,朱元璋得知,老朱家后世的皇帝大多短命。
所谓“五龙同朝”,表面上好听,可老朱不蠢。
这背后绝对有刺耳的真相。
但他是朱元璋,不会因真相难听就做缩头乌龟。
这些日子以来,他从苏河那儿学到一个道理一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他一个人的面子不重要,后世子孙能长久延续,才是真正的大事。
所以,朱元璋对苏河的态度就变成了:
为了老婆,为了儿子,为了孙子,为了千秋万代……
忍了!
但他绝不会让苏河肆无忌惮。
至少到现在,苏河仍无一官半职。
没有实权,便是朱元璋手中最大的把柄。
宫殿之内,气氛凝重如冰。
虽未剑拔弩张,却已是箭在弦上。
“那个……陛下……”苏河轻咳两声,打破沉默,“五龙同朝,表面风光,背后的故事,可就有意思了。”
朱元璋挑眉,明显来了兴趣:“哦?听你这语气,后面那四条龙,很不简单?”
第一次听这说法时,老朱下意识以为第一条龙是自己,既然朱棣造反成功,那他应是第二条。后面三条,自然也是他的后代。
苏河却摇头:“陛下,您误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