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船队返回,陆云对大山蛮夷的征讨,又可以继续开始了。
于是他留下王泰领着一百人,看守着红岩寨以及那些缴获之后。
便领着剩下三百兵马,以及两百红岩寨仆从军,在红熊的带领下,沿着东江水系,浩荡的杀向了附近蛮夷寨子。
周围这片区域内,一共生活着五个蛮夷寨子。
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距离山外最近的红岩寨。
原因也很简单。
当初林邑遗民被赶入山中,最先落脚的地方,就是红岩寨。
经过百年经营,红岩寨甚至都开垦出了数千亩良田,靠着这些田地,巅峰时甚至养活了两千余人。不过大部分人口,都在两年前的叛乱中,死在了外面。
其他寨子,要么是之前红岩镇一部分人分离出去的,要么是后面从其他区域迁徙过来的,开发时间和开发程度都远不如红岩寨。
这种情况下,另外四个寨子的人口自然就少。
按红熊的说法。
其他四个山寨,之前也参与了那次叛乱,后面也死了大量的青壮,寨中人口大减。
现在最大的山寨,也只有七百多人。
最小的那个,更是只有两百出头。
四个山寨加起来,大约有个两千余人,并且里面没有三流武者。
这点实力,别说陆云带来的三百大军了。
就是红岩寨自己,靠着红熊以及两百青壮,都能将之打下来。
所以当红熊带着大军抵达这几座山寨,寨子中的蛮夷看着那和自己寨子人口差不多的兵马,以及吕启功展现了一下自己实力后。
四座山寨,都很识趣的选择了投降。
不过这几座山寨附近,便没有什么矿山特产了。
没有铜矿开采,难以获取铜器的他们,对于山寨附近的开发极其低下。
田地没有多少,普遍靠渔猎为生。
也正因此,几座山寨人口才如此之少。
没有金属器具,只靠一些石头木材,是很难在山中开垦田地的。
没有足够良田,便没法产出大量粮食,更无法养活大量人口。
几座寨子发展的不如红岩寨,除了建寨时间更晚之外,缺少金属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粗略搜刮了一下几座山寨,见没什么好东西,陆云略带失望的带着俘虏的蛮夷,离开了大山。居风县方圆一二百里之内,存在的蛮夷寨子就这么多了。
再往大山内部深入,倒也能找到一些寨子。
可那也容易触及蛮夷的核心区域。
红岩等山寨,只是蛮夷势力范围的外围。
在大山更内部,听他们说,也是有一些大平原的。
在那些山谷平原中,便有蛮夷建立了城池,还有夷王存在。
对于这种势力庞大的蛮夷,陆云暂时还不想跟他们产生什么冲突。
此行收获已经足够,三千余蛮夷,一座铜山,甚至还有一个开发较为完善的红岩寨。
上述收获,已经足够陆云消化一段时间了。
将四个寨子的俘虏运抵红岩寨,这些人并没有送往河谷镇,而是直接在本地被组织了起来,开始对红岩寨进行改造。
红岩寨所处的这处山谷,陆云这些天来,已经走过一遍了。
此处山谷范围其实颇大。
长约有二十里,最宽处有八里,中间有一条东江支系穿流而过,两侧土地都被灌溉的极为肥沃。陆云已经算过,这片河谷如果开发出来,能得田两三万亩。
按照他在外面清户、分田二令的标准,也可安置五六千人了。
五六千人,差不多有一千户。
以越国在九真郡实施的政令,这已经差不多可以设立一个小县了。
考虑到红岩寨的特殊地理位置。
此地处在大山与居风县的交界,是山蛮和越人势力区域的分割线。
加之此处地势险要,控遏着东江的中游,只需在外面支系溪流与东江主干的交界处,修建一座水关,派人驻守。
那么以后蛮夷想要从山中杀出来,在水路被堵的情况下,可就难了。
就看这些大山中的毒蛇猛兽、瘴气蚊虫,便知道山路有多难走了。
按照红熊的说法,哪怕是他们这些山林子民,也不敢轻易穿过这些区域。
此前与外界交流,多是操舟出行。
所以哪怕是为了居风县的安全,红岩寨这处关键的要地,陆云也不能放弃。
他已经决定,要占住此地。
红岩寨不仅要保留下来,还要推倒重建。
此地有一座肥沃河谷,能灌溉田地数万亩,若是能将这里开发出来,便是最为坚固的前方堡垒。甚至以此为基地,前面四座被放弃的山寨,后面也能陆续收回,作为前哨站点。
以这座河谷为中心,足以辐射周围百里区域。
“我意在这里修一座红岩城,然后从外面迁徙百姓过来,将这片河谷开垦出来。
还有外面支流与东江的交汇处,也要修建一道水关,留兵驻守。
只要扼守此地,那我居风县往后,便再也不用担忧蛮夷入侵了。”
陆云站在铜矿山上,指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