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府在九真郡境内,位置处于南方,但并不是最南。
在其南方,有一个日南府,是为越国最南。
同时在西侧,则有九德府,也就是如今正在面临扶南国入侵的那个府。
至于北方,便就是九真郡的核心区域,那里属于腹地,不用担忧危险。
此次扶南国蛮夷入侵,九德府与日南府都与其接壤,故而蛮夷渗透进来,便只能从西、南两个方向。恰好,在隆安县被罢废之后,陆云所在的居风县,便就成了九德府与日南府的交界之处,也成了南靖府的南部前线。
此地遭受蛮夷入侵的概率,是府内七县最高的。
也由此,府尹谢逸急召陆云前来,商量此事。
“根据郡府估算,此次扶南国蛮夷,多半会入侵我南靖府。
若是其从南方而来,必然会经过居风县。
到时陆县令你,务必要挡住这股蛮夷。
我不求你能将其击退,但是居风县城,绝不允许被攻破。
否则城若破,你也不用回来了,明白吗?”
谢逸盯着陆云,目光清冷。
按照朝廷之制,地方官守土有责,丧城失地者,以死罪论处。
弃城而逃者,更要追究家人。
若是死守城池,哪怕最后被攻破,但只要殉城而亡,那么不仅不追究责任,还会被朝廷褒奖,以作激励。
如今郡府下了严令,不允许任何官员弃城而逃。
所以现在给陆云的选择,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死守城池。
换做其他县令,此时恐怕被吓得两股战战,面色发白。
但陆云却神情自若,微微点头道:“下官明白,此次回去,必加紧城防,严守城池,绝不让蛮夷得手。”
见他这般镇定,谢逸也微有惊讶,不由欣慰道:“你有此心,本府甚为欣慰。放心,我也知道守卫居风的艰难,也没让你一县之力独守。
若真有蛮夷入侵,你立刻遣人飞信来报。
本府收到消息,也会立刻带兵,前来支援,不会让你孤军奋战。”
经过去年的整顿,省并府县之后,九真郡的军备大为增强。
就如南靖府,一府七县之地,纸面上便有一千府兵,一千四百县兵,合计两千四百兵马。
这还只是常备军。
府城这边,胥浦县人口繁盛,有户过万,口五万余人。
这么多的人口,随便动员一下,便能征召上万丁壮。
这些丁壮,在前两年蛮夷叛乱时,可都是参与过守城,甚至不少都见过血的。
带着他们出城杀敌,或许有些勉强。
但留守府城,依托城池抵御敌人,却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到时候真有蛮夷杀来,那么谢逸完全可以将府城交给征召来的丁壮守护,他则能带着一千府兵,随时支援各处。
有此一千精锐在,足以应付那些渗透进来的小股蛮夷了。
这也是谢逸自信能守住府境不失的信心所在。
说完自己这边的准备,谢逸又看向陆云,询问道:“你守护县城,责任重大,可有什么需要府城这边帮助的?
若有,尽管说出来,我能做到的都尽力满足。”
还真有。
陆云听到这话,顿时振奋,立刻开口要好处:“其它方面的需求,倒没多少。唯有缺少军械。想要抵御蛮夷,下官肯定是要征召民夫丁壮的。
然而县中军械,只够装备县内的两百县卒,其他征召而来的丁壮,便就只能赤手空拳了。
没有兵刃,实在难以挡住蛮夷。
所以府城这边若是可以的话,还请支援我一批军械,这样守城的时候可以用上。”
虽然自己手中已有五千套军械,足够将县内所有兵马都武装起来。
可军械这种东西,谁又会嫌少?
眼下时局动荡,北边有齐国入侵,九真郡有扶南国犯境,南北都打了起来。
眼看战争似乎有越来越频繁的趋势,陆云也本能的想要多储备一些军械了。
“可惜南征军那边,军械都被我买完了。
而且眼下大战开启,就算想找他们买,估计也不会卖了。
日后想获取军械,便只能再找新的渠道。’
陆云心中叹息。
旁边谢逸,听到他的请求后,思考一番,最后道:“军械之事,确实重要。这样吧,我给你拨调军刀500把,长枪1000杆,强弓100副,助你守城。”
陆云闻言,眼前一亮,又不满足的追问道:“没有甲胄吗?”
谢逸没好气的瞥了他一眼:“甲胄这种东西,向来珍贵。我手底下的一千府兵,也才只有一半装备齐了,哪有多的给你。
上面这些军备,也够你武装千余人。
有上千丁壮守城,足可抵御蛮夷,坚持到我率军来援了。”
陆云略有失望道:“那行吧。有这些也可以,多谢府尹资助。”
谢逸瞅了他一眼,想了想,又道:“罢了,除了这些军械外,我再与你白银2000两,让你用来在士卒守城时,犒军之用。
有钱粮激励士气,守城也能更容易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