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万人!
听到这个数字,陆云心中一喜,立刻道:“没问题,只要这些人能来,我全都能收下,定不会委屈了移民。”
吕启功点头:“好,既然如此,那我便亲自回一趟海宁府,负责此事。
你这边提前准备,年底前,这五万人就到。”
这次要搬迁整个教派,如此大事,只能吕启功这个掌教亲自出面。
陆云道:“行,我稍后就传信李通,让他在东江城那边做好准备。还有,搬迁移民,可有什么需要我做的?”
吕启功摆摆手:“不必了。以我紫阳道的关系,足以处理此事。”
见对方如此信心满满,陆云便也没说什么。
紫阳道不比他,人家是传承千年的教派,根基深厚。
迁徙五万人,对陆云或许很难。
可对紫阳道来说,自己一家之力便可做到。
既如此,那便在东江城,安等五万移民到来就是,没必要去管那么多。
商议好了移民的事情,公务基本就谈完了。
陆云心头大石落地,人也放松了下来,转而开始和吕启功闲聊。
经过了这么一番开诚布公,两人算是交心了。
紫阳道与他的势力之间,基本正式结盟。
吕启功的紫阳道,一下就超越了陈彦文等人,成为了陆云麾下第一势力。
虽然这样有尾大不掉之嫌,但陆云却丝毫不在意。
手握气运天书,麾下更有周阳、曹子烨等青色命格。
他有信心,只要给自己数年经营,所拥有的力量绝对可以比肩,甚至超越紫阳道。
对方一时强势,算不得什么。
未来强势,才是真理。
时间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
闲谈了一阵,见天色已晚,陆云便告辞离去。
吕启功亲自相送。
等回到县城,陆云通知陆群。
移民的事情不用他管了,老家也不用回。
既然有了紫阳道的渠道,五万人很快到手,陆云自然也不急了。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便专心准备迎接郡御史之事。
忙碌之中,五天很快过去。
景和二十五年,九月二十三日。
随着一艘华丽的大船从东江下游驶来,郡御史汤杰,来到了居风县。
“见过御史。”
陆云带着县衙一众官吏,前来码头迎接。
“诸位请起。”
御史汤杰看着眼前一众将官,视线移到人群中心的一个青年身上,笑道:“你便是陆奋威吧?”陆云起身,点头道:“下官便是陆云。”
汤杰上下打量着他,眼中颇有好奇:“近些日来,郡城那边对于陆奋威做的事情,可是议论纷纷,引起了不少话题。
却没想到,领兵歼灭蛮夷,武功臻至一流的陆将军,看起来完全与我一般,是个书生模样。”陆云闻言,笑道:“御史莫非忘了,我也是进士出身,那是从童生、秀才、举人,一步步考上去的。被天子钦点,是景和二十五年的新科进士。”
汤杰一拍脑袋,摇头道:“瞧我这记性,真是人老了。说的没错,陆奋威可不仅是将军,也是我朝廷的居风县令,进士出身啊。”
说这话时,汤杰语带深意。
之所以先提奋威将军,而不提居风县令,可不是他忘记此事。
而是想借这个由头,试探一下陆云的态度。
眼下看来,此人主动提及自己进士身份,表达了对朝廷的认可。
从这点看,对方还是心向朝廷的。
想到此,汤杰心中微安。
这时,官船上的一众御史随从,也陆续下来。
陆云见此,便邀请道:“下官在县内准备了宴席,为御史接风洗尘,还请移步。”
汤杰道:“有劳陆居风带路了。”
迎着众人回到县城,陆云叫来了县衙官吏以及本地乡绅一起接待,席间对汤杰多有奉承,可谓宾主尽欢。
到了次日,等宿醉的汤杰醒来,开始执行公务。
陆云则拿着早已备好的各种公文,前来汇报。
“赴任三年,便能新设两处小镇,挖掘一道沟渠,开辟两万亩良田……”
汤杰翻阅着陆云呈递的公文,看着上面诸多政绩,也不免点头:“看来陆居风除了擅长武事之外,对于文治之事,也颇有心得啊。”
陆云谦逊道:“下官不过本分行事,用心抚民罢了,称不上心得。”
汤杰微微点头,没得这个话题多说,面容严肃起来:“不过即便有这等政绩,这也不是你擅自抢掠它县百姓,充实自己治下的理由。
你可知道,你强征各县百姓,已引起了众怒?”
陆云闻言,面色波澜不惊,只是道:“御史容禀。我并非强征百姓,只是麾下将士顾念亲眷,主动带着家人一起随军而已。
我不忍将士与家人受分离之苦,这才不得已,把他们的家人一起迁来居风县,好使之团聚。期间虽有过错,却也是为了更好的训练新军。
所行所为,都是为了公事,并非为了一己私心啊。
请御史明鉴。”
对于自己强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