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武侠修真>从县令开始建立仙朝> 第131章 改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1章 改制(1 / 2)

跟吕启功谈妥了征召紫阳道门人为官的事情之后,组建县衙的事情,基本便就完成。

后续只需等红岩、东江两军,以及紫阳道的弟子陆续报到,便可顺势组建四个县衙。

这需要一点时间,暂时急不了。

于是陆云巡视了一下沟渠修建进程之后,干脆便趁着这个空闲期,开始从这些民夫中,挑选合格军士。其实此前紫阳道的移民抵达平原之后,陆云当时就对这些移民进行了一番筛选。

通过灵眼术,总共五万七千移民、以及数万蛮夷俘虏之中,挑选出了207名深黑命格,并把他们编入了自己亲卫队。

经过一番扩充,陆云亲卫队已经有524人。

不过这些人中,很快将有24人将下放到军队,担任各级副官,以填补红岩、东江两军军官调走的空缺。所以一轮调整后,他的亲卫数量,保持在了500之数。

除了这些深黑命格之外,众多移民之中,也有不少灰黑命格。

当时经过筛选,适合当兵的灰黑命格,约在八千之数。

这些人,都被当场编为了乡勇。

不过说是乡勇,也只是个名头而已。

这八千人成为乡勇之后,便一直在服徭役,修完东江城,便来挖渠道,忙了数月,根本没空参加训练。现在的山中平原,一切都以建设为主。

其它事务,哪怕包含军备,也要向后靠。

不过现在陆云有红岩、东江两支常备军,手上有两千兵马,目前倒也够用。

而且红岩城那里,也有一支训练了数月的乡勇,兵力也在两千之数。

此四千兵马,足以守护山中了。

有着原本乡勇兵籍在,陆云没费多大功夫,很快就挑选出了一些十五六岁的少年,征召入伍。这个年纪的少年,经脉还没定型,正好赶上了练武的最后末班车。

加上又是发育的年纪,进入军中之后,营养跟上,武艺与个头,都能增长迅速。

练个两年,基本可以粗通武功,练出一丝内力。

打熬个四五年,甚至能连通一条经脉。

十年之后,如果历任战阵不死的话,步入三流都有可能。

总之,这些少年虽然谈不上潜力无限,却也有些奔头。

带着两百新军,陆云返回了西江城,把他们以及自己下放的亲卫,交给了周阳、曹子烨,叮嘱两人好生操练这些新人。

又过了数日,红岩、东江两军抽调的士卒军官,陆续赶到县衙。

紫阳道那边,吕启功也带着自己的三位师叔伯,还有十名弟子,前来赴任。

是的,经过内部一阵讨论后,紫阳道的高层,都决定加大投资。

除了居风县那边,留了一名弟子主持黄梅观,延续传承之外。

其余紫阳道的所有主脉之人,都选择了加入陆云麾下。

不过还有一位长老元永华,因为忙着陆云购买牲畜以及铁器的任务,还在外面奔波,暂时没法立刻到任。

“能得诸位之助,本官大事可成也!”

这些天使投资人到来,陆云亲自出门迎接,以示郑重。

而对于紫阳道门人的安排,他也格外宽厚。

“邱长老、邬长老,你二人分别出任红岩军校尉,官衔正七品,掌一营五百兵马,听命于红岩将军周阳冯长老、元长老,则分别出任东江军校尉,同样官衔正七品,掌一营五百兵马,听命于东江将军曹子烨。”

对于紫阳道的四位长老,陆云宣布了自己的任命。

邱景铄、邬峻熙、冯羽凡、元永华,这四人便是紫阳道的四位拥有二流武者实力的长老,此次全都出任校尉之职。

而且出于自己准备实行军国之制的计划,陆云顺带将自己麾下官员的品级,也进行了一番调整。县令依旧是正七品,这是一县最高官职,也是唯一的正七品。

其下从七品,位置空缺。

再后正八品,除了原本这个品级的县丞之外,还将主管县中武事的县尉,也提到了这个位置。这样一来,等日后动员一县兵马时,县令直接就可出任将军,县丞、县尉便可分任校尉,担任次级武官。

而在常备军中,周阳、曹子烨被提拔为了将军,品级也升到了正六品,校尉则是正七品。

将原本刻意压低的武官品级,提升到了它应有的位置。

过往的越国军制,其实是有些畸形的。

一个二流武者,百人敌,仅是区区正八品官。

地位只相当于一个县丞,品级比一个文人县令还低,也太过折辱武人了。

对这些掌握了武力的人,不够尊重。

越国以及当今各国,出于地方维稳的考虑,需要压制武官。

陆云没这个需求,自然要充分尊重自己麾下,那些掌握了实际武力的人才。

如此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尽全力的为自己征战天下的事业发光发热。

除了四个担任校尉的长老外,紫阳道还有两个仅是三流实力的长老,这两人地位尊崇,也不能忽视。于是陆云任命两人,分别担任东江、红岩二城的县丞,也算重用了。

正八品之下,从八品空缺。

正九品之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