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也已经开始启程。
是的,相较于原本计划的七八月开始迁移百姓,这次提前了整整两月时间。
具体的原因,自然是因为战乱了。
原本定下七八月开始迁徙,是考虑到撤离之地的百姓,正好在这两月完成夏收,能多收获一批粮食。但九德府那里,早就沦为了朝廷大军与扶南国蛮夷的主战场。
当地百姓,在十数万大军齐聚的情况下,根本没法安心生产。
地方田野,大片荒芜。
这么多百姓留在这里,只能靠郡府输粮供应,所带来的压力,自不必多说。
为了减轻负担,郡府便决定,先将九德府这些今年没有耕种田地的百姓,提前撤回内地府县。这样六七月份,还能安排他们进行夏种,到秋末能多收一批粮食。
于是九德府的三万多民众,便提前开始了大迁徙。
郡城方面也履行承诺,在这些民众经过均安县、居风县,撤回南靖府腹心内地前,通知陆云前去挑选边民。
收到消息,他自然立刻动身。
均安县。
荒废的县城内外,此时随着边民的到来,变得人声鼎沸。
人车骡马拥堵在道路以及附近原野,一口口临时堆砌的灶台,点燃着炊烟。
孩童在人群缝隙间吵闹嬉戏,大人们则聚在一处,一个个唉声叹气,愁眉苦脸。
人群外围,则是护送边民迁徙的原九德府府兵。
这一千兵马,得了这个差使,终于从战场解脱,不必在前线与敌人苦战。
“陆县尊,从九德府撤下来的边民,计有三万二千人,其中年十五以上的丁壮,约八千之数。这些丁壮男子,按您的要求,已全在城外郊区聚集,等候挑选。”
柴景程引着陆云,来到一处已挤满了人的荒原,指着那密密麻麻的人头说道:“郡城已提前吩咐过了。这些人中,被您挑中的,包括其家人,都可留下。”
柴景程便是这支护送边民的府兵将领,原九德府指挥使,现在又有了新的任命,成为了接替刘光文的新任南靖府指挥使。
也就是说,此人名义上,将接受陆云这位统辖全府兵事的奋威将军的管辖。
不过按照他与岑铭正的协议,陆云这个奋威将军,能管的仅有居风、隆安、均安三县之地的兵事。柴景程统帅的府兵,是岑铭正这位讨寇将军的直属兵马,轮不到他来指手画脚。
但就算没有直接的统帅关系,凭着陆云正六品的县令衔,以及对外展示的一流实力。
仅是正七品指挥使,同时修为也只是二流的柴景程,依旧不敢在这位奋威将军面前造次。
此时的态度,显得极为恭敬顺服。
“你做的不错。”
听着柴景程话,陆云点了点头,随即就打开了灵眼术,开始对下方八千男子进行筛选。
“你你你……到旁边站着。”
让一个个男子排着队列上前,陆云迅速的在他们身上扫过,很快挑选出了一个个合心意的兵源。五十人一列的队伍,十息时间,便能挑选完毕。
只是一个时辰,八千余人便完成了筛选。
“1500名年纪二十以下的灰黑命格,206名深黑命格,此次收获倒是不错。’
陆云心中这般想着,然后指着这挑出来的一千七百余人,对着柴景程道:“我就要这些人和他们的家眷了。”
柴景程看了眼被选出来的人,没能瞧出什么名堂,也不知这位奋威将军按什么标准挑选的?不过这些都无所谓,自己只需按命行事,没必要管那么多。
柴景程连忙点头道:“没问题,下官这就去将他们的家人带来。”
说完,此人便带着部下,领着这些被挑中的丁壮,去寻他们的家人了。
这又是折腾了两个时辰。
临近傍晚,一千八百丁壮的家人,才总算从边民大队伍中,被分割了出来。
算上那些丁壮一起,总计七千三百余人,便是此次从九德府挑选的所有边民了。
柴景程统计完人数,说道:“陆县尊,这些边民数量,我已登记在册。按照郡府之令,您还能挑选一万两千六百余人,这次真不再多选一些人吗?”
陆云摇头:“适合参军的人就这些了。剩下的人,还是等后续日南府开始撤离边民时,再去挑选吧。”“下官明白了。”
柴景程点了点头,不再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