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均安城托付给了季羡云后,陆云没在此地多留,很快又启程,向着另一处的隆安城而去。前去的目标也很简单,去挑选从日南府撤回来的边民。
随着六月农忙过去,时间进入七月。
收割完了夏收的日南府边民,也终于在官府的组织下,开始向北面的南靖府撤离。
这是九真郡的最后一次弃边。
等日南府的边民撤走之后,如今在九德、日南两府,与扶南国防军对峙的朝廷大军,也将陆续撤离。到时候,这两府之地,就尽数让给了扶南国了。
陆云这边,也将正式承担起边防重任,与扶南国展开漫长的争锋缠斗。
如此重大之事,他自然不会错过。
穿过蜿蜒难走的山道,两日后,陆云抵达了隆安县城。
到了此地,还没来得及歇脚,他便听闻府尹岑铭正也到了城中,于是立刻前去拜见。
隆安县衙。
“见过府尹。”
看着眼前面色儒雅的红袍官员,陆云行礼同时,心中也略有些讶异,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文人府尹,能在南方屡立军功。
“起来吧。”
岑铭正同样看着眼前年轻的不像话的陆云,暗自心惊,但脸上却摆满了笑容:“久闻陆县令威名,今日一见,果然人中龙凤,传言不虚呀。”
陆云的事迹,如今在整个九真郡内,基本都已传开。
先前领兵击灭一支千人蛮军,倒并不怎么令人瞩目。
毕竟随着朝廷与扶南国开战,这一年多来,在日南、九德二府前线,已经有太多人立下功勋了。就如眼前的岑府尹,当初在郡城援军还未到来前,也曾率兵大破扶南偏军主力。
论起战绩,比陆云要强的多。
而九德府主战场那边,立下功勋者,更不计其数。
各方战场加起来,累计斩杀的扶南蛮军,人数已近三万。
相比之下,陆云只杀蛮军千人,着实不怎么起眼。
他最为让人瞩目的,还是那一流的实力。
以及这两年多来,暗地里在山中经营的势力。
不论是一流武者,还是六七千大军,这等实力,都足以引起郡城的重视了。
在关键时刻,甚至能称得上,是足以改变九真郡局势的一股力量。
这力量,给陆云带来了巨大的统战价值,但同样也引来了郡城的激荡。
“治下有这等人物,与其为邻,我这运气,可真是……
回想着郡城那边传来的,关于陆云的种种信息。
以及自己肩负着的,在不撕破脸的前提下,制衡对方,不令其势力继续膨胀的重任。
岑铭正只是想想,就一阵心累。
不过眼下初次见面,这位年轻气盛的陆县令,倒是比预想中,要好打交道的多。
“下官些许名声,当不得府尹如此夸赞。”
听着岑铭正夸赞,陆云谦逊一句,然后话锋一转,说起了正事:“上次下官挑选九德府边民,只得七千三百余人。按照郡城之令,居风县可再选一万两千六百余边民。
下官冒昧,想从府尹带来的日南府边民中,挑选这些民众。
还望准允。”
上次挑选九德府的边民时,因为该府战乱频发,在先前一年的战争中,损失了大量青壮的缘故。导致陆云挑选不出太多合格的边民。
但日南府的情况,要比九德府好上许多。
该府的战争,只维续了两三个月时间,入侵的扶南偏军便被赶了出去。
同时日南府的人口,也比九德府要多,加起来有四万余人。
想从这些人中,挑选出剩余的万余人口,并不算难。
“此是郡府之令,有何冒昧?”
对于自己亲自谈成的条件,岑铭正当然不会违背,此时大手一挥道:“我带来的四万六千余日南府边民,就在城外,你自可去挑选。”
陆云喜道:“多谢府尹通融。”
而后,他便与岑铭正派出协助的通判一起,开始前往城外,挑选自己需要的边民。
依旧是老规矩,先将边民中的丁壮集合一起,然后打开灵眼术,筛选着里面灰黑以上命格者。日南府的丁壮数量,确实比九德府要多。
全部加起来,竞有一万一千名丁壮。
陆云筛选一通,没费多大力气,就从中选出了三千名二十岁以下的青壮,其中包含三百名深黑命格。不过这些青壮及他们的家人一起点计,却有一万三千人,比他能够挑选的剩余名额,多出了几百人。虽然不多,但也确实超出。
事情汇报给岑铭正,此人笑了笑,直接道:“不过多了四百余人罢了,算的什么事,陆县令需要,那便全给了就是。”
就这样,陆云又多了几百人口。
经由此事,他对岑铭正的印象,也稍稍好上了些许。
处理完了边民的事情之后,岑铭正没有在隆安县久留,而是很快就告辞离去。
“南靖府主官缺失,已有半载。
本府初到此地,身负皇恩,不敢懈怠,当要早日抵达府城,梳理政务。”
相较于前任府尹谢逸,岑铭正显然是个能干事,同时也愿意干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