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武侠修真>从县令开始建立仙朝> 第175章 与民生息 授命县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5章 与民生息 授命县官(1 / 2)

确定了设县建府之事后,陆云便开始处理此战的手尾。

“周阳,你即刻领兵,将此战俘获的所有蛮夷,押往铁山城。”

他看着旁边的周阳,下达命令。

后者闻言,立刻应道:“是。”

接着,便开始去调兵遣将,着手押送俘虏了。

这次征讨东江上游与谷水流域,被俘获的蛮夷,约在四万之数。

对于这四万蛮夷,陆云已有处置计划。

首先是年十二以上的男子,全数充作劳役,编入开荒队中,用余生来建设领地。

接着是那些适龄女子及他们的年幼孩童,将改嫁给领地内的无妻越人,成为编户民众。

至于那些十二岁以下的男女孤儿,则由官府设立养济院,接受正确的培养,使之成为新的越人。最后那些年老老妇,则收入福利院,由官府安排一份生计,也不会直接杀了。

毕竞对陆云来说,每一个人口,都能产生气运。

大肆屠戮俘虏,就等于在减少自己未来的气运收益,此事他自然不愿意多做。

按照这份规划,四万蛮夷俘虏,都有各自的去处,几乎将利益发挥到最大化。

周阳忙着去转运俘虏,陆云则带着吕启功,开始给上谷、中谷二县寻找县城地点,准备将这最后两座县城也建好。

时间缓缓而过。

当陆云给两县各自建设完县城,返回铁山城后,时间已经来到了八月底。

眼看马上就到了金秋九月,他也没强留已经出征一月的乡勇。

除了那两千已经选为府县兵的乡勇外,余下四千乡勇以及两千水勇,合计六千民兵,一人发了三两银子,接着被下令直接解散归家。

九月间,正是秋收的时候。

陆云已经可以明确感知到,这些出征乡勇心中的躁动。

所有人都在牵挂着家中种下的田地,担忧少了自己这个壮劳力后,家人没法把种下的稻子收好。眼看军心思变,而此时也已经扫平了蛮夷,用不上这么多兵马了。

自然可以将多余的兵力放回去。

至于北部五县,有东江、红岩、水师三军,以及两千府县兵看守,已经足矣。

带着发下的赏赐,六千乡勇、水勇,喜滋滋的开始返回家乡。

也在此时,葫芦平原的荒地开垦,差不多进入尾声。

大量的劳力闲了下来。

那些在本地已经分到田地的百姓,被下令结完工款,可以各自回家。

其余未分田者,从中挑选一批新来老人,进行授田。

余下之人,则被派去那两千新募府县兵家里,帮着收割稻田。

等秋收完毕,便与这些士兵家眷一起,迁徙到北部五县。

北部新设五县之地,经过陆云和吕启功的实地走访,也估算出了这里的农业潜力。

极限之下,可开垦出六十余万亩的田地。

而已经开垦好的熟田,约在二十万亩左右,可直接安置四万百姓。

不过在这八月间,蔡京又从越国内郡,输送来了近万逃民。

现在东江府的在册人口,已来到了二十一万。

而府内开垦好的田地,则只有八十万亩。

全都分配下去,也只能安置十六万人。

也就是说,还有五万人,暂时没田安置。

这还只是计算越人。

若算上此战俘获的四万蛮夷,需要安置的人就更多了。

东江府得将境内所有的荒地都开垦出来,才能堪堪安置这么多人。

不过这些事情,陆云并没有多管。

这种挖渠垦田的事情,都只是内部政务,交给吕启功这位府丞处理就行。

作为领主,他只需发下任务,并且按时查验,不用事事都管。

所以当与吕启功讨论此事时,陆云便嘱托道:“这三年开拓山中,东江府南部四县的百姓,一直出兵出力,劳苦甚多。

眼下南部既已开垦完毕,那便让此四县百姓歇一歇吧。

今年及明年,不要征召南部四县百姓服役。

北部五县的垦荒,就由本地的百姓自己完成。

我也给北部留下了开荒队,人手应该是不缺的。”

从景和二十四年八月,陆云正式征讨山中蛮夷开始,到如今景和二十六年九月初,时间刚刚过去两年出头。

这两年多的时间,南部四县的百姓,可谓一直在连轴转中。

修建红岩城、东江城、西原城,挖掘一条条沟渠,开垦一亩亩荒田,还要耕种收粮,乃至于从军当兵,不断征战……

可以说,陆云几乎将民力压榨到了极限。

若非他对领地内实施的是军管,一切都按军法行事,将每一个百姓,不论男女老幼,都严格的管控了起来。

并且大量从外部购买各种粮食物资,保证了领地内部不会出现物资短缺,让人人都能吃得饱,甚至吃得好,免去了后顾之忧。

同时给陆云当兵打战,去服劳役,也都是给钱的。

一个成年男丁,在工地干活,一日可得十钱。

成年女丁,则是八钱。

并且服劳役期间,工地包吃,每日还会提供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