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武侠修真>从县令开始建立仙朝> 第176章 理清手尾 山中事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6章 理清手尾 山中事毕(2 / 2)

打完了山中蛮夷,这两支常备精锐,暂时也空了下来。

他也干脆将两军调回铁山城,开始对他们进行新的军事改革。

此前在山外推行的肩章军职,辅兵、正兵、战兵之制,也算是在山中推行开来。

不独是两支精锐,山内的其他府县兵,乃至于水师,凡是常备之兵,都开始了军制改革。

这改革一起,按照新制,东江、红岩二军两千兵马,顿时便能省出六十名各级军官。

同时水师那边,也多出了三十名军官。

一下子,陆云手中就有了九十名空余军官可用。

此次他设立五县,按照一县需要五十名吏员、十名官员的编制。

五县便需五十名官员,二百五十名吏员。

同时朱凯、孙启等人从原职升任后,也空出了官位,需要有人填补。

以上空位,全都由这些军官充任。

还有设立府衙后,也要填充大量官曹。

仅是府衙之官,再怎么精简,也需二十人之数。

另需吏员百人。

得有这一百二十人,才能搭起一个府衙的架子。

另外陆云先前招募了两千府县兵,其中一千五百人,分别分配到五县铁山、上江等五县,充任各县的县兵。

余下五百最优异者,则编为府兵,补足剩下的五百府兵缺额。

将一府九县之兵马,悉数补齐。

这些府县兵中,县兵属于地方防备兵马,由各县的县尉、巡检、典吏直管,不需额外安排军官。但新设的府兵五百人,却是机动的野战兵力,一切按照野战军的标准来,也是需要设立队正、卒长、校尉等官的。

仅是府兵,不算校尉,按照新制,也需大小军官十五人。

如此,随着设立府县,扩充府兵后,陆云需要合计官员八十五人,吏员三百五十人,才能填补麾下各个官吏的位置空缺。

官员方面,他改革军制后,多了九十名军官,倒是可以直接填充缺额。

但是吏员方面,想要填充,便只能从东江、红岩二军之中,直接抽调现役士兵来转任了。

可这样一来,一下少了三百五十名士卒,加上削减了大量军官,无疑会直接影响两军的战力。不过想到只有建设好了这些新领地,自己才有足够底气,继续向外扩张。

陆云只犹豫了下,还是决定咬牙抽调士卒。

而抽调之后,为了尽快恢复两军的战力,他也立刻进行了兵员补充。

只是眼下山中的合格兵员,要么就在两军之中,要么就在各县为吏,早已抽调殆尽。

剩下想要筛选出能匹配东江、红岩二军战力的新卒,基本是不可能了。

面对这种困境,陆云思来想去,总算得出一个办法:“罢了,既然越人之中找不到合格之兵,那就从那些蛮人中寻吧。”

几番琢磨之下,他将视线放到了那些蛮夷俘虏中。

这次横扫山中蛮夷,虽然在征服过程之中,杀伤了大量的蛮人勇士。

可在多达四万的俘虏之下,其中依旧遗留了不少个人实力强悍,练出了一丝内力的精锐勇士。这些蛮夷勇士,只要能够收服,稍加训练,便是一支可战之军。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火力赤组建的那五百蛮人府兵了。

这支府兵此前征讨周边大山,俘获了三千余山蛮,战果颇丰。

而且除了府兵之外,当初建立东江军时,其实也吸纳了一部分蛮兵。

这批蛮兵,在东江军内的表现也颇为出色,不逊色于其他越人士卒。

有着这些成功例子在,面对兵源的紧缺,陆云自然瞄向了这些蛮人俘虏。

面对他抛出的橄榄枝,那些沦为工奴已有好一阵的蛮人勇士,顿时有大量响应。

筛选一番之后,没费多大力气,陆云就从一万六千多蛮人工奴中,挑选出了三百五十名勇士,补足了两支兵马的缺额。

甚至还趁此机会,从这些人中,挑选出了百余深黑命格,也全都编入了亲卫之中,吸收接纳。对于这些勇士与蛮人亲卫,陆云以赦免他们家人为条件,换取了这近五百人的效忠。

至此,经过一轮调整。

新设五县的官吏,便就基本补足。

各县官吏,也在县令的带领下,开始陆续赴任,搭建起了各地的县衙框架,逐渐接管各地政务。东江府的3700名府县兵,水师、东江、红岩三军,扩充后达到了950人的亲卫,也逐步推行了新的军制改革,并补足了缺损的兵员。

这次征讨战争结束的手尾,在用了十天时间后,基本被陆云理清。

“山中之事,至此已毕,马上便是九月中旬,该是时候出山了。”

看着被捋顺的各种事务,陆云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心思也飞到了山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