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调兵去打日南府了?”
“有这个可能。”
“其从日南府领军而来,日南府别是被越人打下来了吧。”
军帐之内,各个将领议论纷纷,分别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从这些人的话语之中,不难看出,许多人都充满着忧虑与悲观。
也不怪他们如此。
实在是陆云自出兵以来,战绩实在太过恐怖了。
他们这些人自从收到光安城被攻破的消息后,一天都没耽搁,立刻领兵救援。
结果才从巨岩城离开,还在半路上,只过了两天时间,便收到越军攻破了移风、安顺二县的消息。这也算不得什么。
毕竟持二县城小人少,皆不过二三百守军,被轻松拿下很正常。
众人依旧信心满满,认为自己领兵抵达九德府后,定能驱逐陆云那四千越军。
可这自信没持续多久,等他们又走了两天时间,抵达王庭之时,就收到噩耗。
九德府城柔远,也被越军攻陷了。
城中两千守军,损失大半,仅有数百残军逃向府南。
若说县城的丢失,算不得什么的话。
府城的丢失,便就是晴天霹雳了。
这支援军之中,基本都在柔远城下碰过,清楚地知道此城的坚固,明白其有多难打。
当初为了攻破此城,莽应龙聚兵七万,连攻十余日,损兵上万,都未能拿下。
而那时候的城中守军,也不过八千人而已。
七万大军都打不下的城池。
哪怕越人守军的数量,如今也相应减少,只剩三千人。
却也不是他们区区万人之众,能够去碰瓷的。
正是知道此点,所以闻得柔远城已失之后。
安源率领大军前行的速度,顿时就慢了起来。
从原本的日行六七十里,骤降到日行二三十里,赶起路来慢悠悠的。
很明显,他是准备消极怠工。
这也很正常。
丢了柔远城后,九德府的局面基本已经失控。
他这一万人就算赶过去,也收复不了柔远城。
唯一能做的,也就保住几座偏远县城罢了。
可区区几座偏远县城,保住了又有何用?
当初他们倾国之兵,进攻柔远府城不成,反倒为越人所破,率军后撤,同样只保住了几座偏远县城。可自此之后,两边就陷入了漫长的对峙。
将近两年时间,越人打不过来,他们也打不过去。
两国就以柔远城为界,一南一北的对峙消耗。
最终换来的结果,便是扶南国内生产、经济崩溃,遍地饿浮,叛乱不休。
所以柔远城的得失,决定了九德、日南二府的得失。
此城丢失之后,安源是否快点赶到九德府支援,已经不重要了。
与其轻军疾行,带着大军疲惫不堪的赶到九德府,承担被对方以逸待劳伏击的风险。
还不如缓行慢走,稳健持重,尽可能的保全大军实力与体力。
况且。
慢一点救援,也是给予对方去攻打九德府剩下府县的机会。
是的,安源就是想让陆云去攻打九德府的剩余府县。
这不是他通敌卖国,而是自有计较。
只是越人出兵的数目,根据细作的不断探查,基本已经弄清楚了。
不过四千众而已。
四千人如果只聚在柔远城,无疑能将此城守的固若金汤,让他们望城兴叹,束手无策。
可要是四千人撒到整个九德府,分兵驻守每一座县城的话。
那就像是一把米撒到了水中,顷刻间就稀疏无比。
安源可是打探清楚了的,陆云占下的光安、移风、安顺三城,每城都留下了三百守军。
以此为例,若是对方继续攻打九德府剩下的五座县城,那至少还要分出一千五百兵马去驻守。如此一来,光是府城以外八县,便要用去两千四百守军。
把这些兵马派出去后,柔远府城,可就只剩一千六百人马驻守了。
四千人驻守的府城不好打,仅有一千六百人守的府城,却并非不可碰上一碰。
抱着这种想法,安源放慢了行军速度,尽可能的给越军留下余裕,好让其攻打九德府剩下的府县。然而他想的倒是好,可越人根本不中招。
在路上走了半道,前方的消息不断传回。
越人自从打下了柔远城后,就开始驻步不前,只是一味的加固城防,封锁罗水,毫无半点继续出兵的意图。
闻听此讯,安源就心中一沉。
而等他领兵抵达九德府,越军还是龟缩在柔远城内,一个士兵都没派出之后。
安源便就知晓,那陆云是打算复制此前越国大军的操作,在柔远城与他消耗了。
可即便明白对方的目的,他也毫无办法。
一位先天宗师驻守的柔远城,还有最少三千人协防,根本不是他这一万人能够攻破的。
于是他也只能停兵福禄城,一边将这里的情况快速告知大王,请求派遣更多援军。
一边派人联络府南的残余蛮军,让他们聚兵忠义城,将这处战略要地守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