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制,各级编制撤去了副官,只有主官。
只是正七品的校尉一级,便要二十八名军官。
综上所述,不论是地方官衙,还是各支军队,正七品以上的高级官员实在太过缺乏了。
到如今,地方各县以及各支军队之中,都有大半的正七品官位无人赴任,只能空缺。
在人才匮乏的情况下,孙启这种部下,已经是难得的人才了。
把此人撤官,说真的,陆云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接替人选。
眼下也只能让对方将功赎罪,顶着惩处,继续做这个县令了。
处置完了孙启,陆云并未罢休。
当你在家中见到一只蟑螂的时候,那隐藏在暗处的,必是一窝蟑螂。
上江县这次出现了这么多问题,那么其他县,估计也好不到哪去。
多半已蠹虫群生,开始打窝腐烂。
此时不趁着这些蠹虫数量不多,根基不深,及时清扫。
等对方不断繁衍壮大,盘根错节。
再想处理,陆云估计只能来一次砍在大动脉的扫除,自断一臂,方有可能解决了。
所以清理这些家伙,就要从快从速。
他又接连传令府内各县,命他们以上江县为例,立刻对治下做出清查。
同时要派出李通,让这位指挥使领着府兵,开始在各县巡视,督进此事。
面对将军的严令,还有上江县的警示,各县如临大敌。
各县县令,拿出了十二分的力气,开始对衙门内部,进行自我清查。
同时调动县兵,开始对县内的各种帮会,乃至于宗族武装势力,进行打击。
还别说,一番清查之下,真找出了不少问题。
下谷县的主簿平永贞,利用职权之便,吞没了大量县衙物资。
东江县的典吏裘博,仗着手中权柄,暗中操控数个帮会,为其谋利。
以上是两个官员级别的犯事者。
此外各地县衙之中,或多或少都有一名、或数名吏员,有种种违法行径。
这些人,毫无例外,皆被陆云下令斩首,举家贬为奴婢,以为震慑。
铲除了这些官府内的蠹虫,各县的地方帮会,也被揪出了十三家。
其中十二家,都是出自北部五县。
根据各县汇报的情况来看,北部五县的诸多帮会,之所以出现的这么频繁密集,主要还是因为前期各地县衙没有建立,清户分田政策没有落实,乡兵制度没有推行下去的缘故。
县衙不建立,这些移民就没有一个明确的统治者。
清户分田没有落实,人心就无法稳定。
乡兵制度不推行,官府触角就无法深入村镇,严密控制地方武力,掌握足够的话语权。
正是上述的缺失,才导致那么多的帮会出现,填补权力的空缺。
而南部四县中,仅有西原县出了一家。
但就是这一家,却不是寻常帮会,而是一个由宗族势力组成的帮会。
西原县有一个赵氏家族,人丁繁盛,全族有男丁七十余口。
靠着这么多的男丁,此族近乎垄断了一个村落的权力,村中的乡勇,都由此族出。
于是该族的族长、族老,便将所在村落的所有田地,通通据之为己有。
村内的其他姓氏,被他们私下剥夺了官府分下的田地,甚至还打为了奴仆,受尽欺压。
不仅如此。
他们还在村庄附近设卡拦道,收取过路费,偶尔甚至还会打劫杀人。
如此行径,与盗匪无异。
当地县衙派人来清查时,赵氏一族甚至还起了杀害县吏的想法。
要不是派去的两个县吏,都是不入流武者,乃军伍出身。
面对赵氏的伏杀,不仅没有遇害,反倒杀出了一条生路,逃回了附近镇上。
然后上报县衙。
西原县令震怒,立刻调动县兵,围了此村,杀了一批负隅顽抗的赵氏族人后,才将这伙宗贼拿下。赵氏族人很多,全部加起来,男女有三百余人。
如此多的人口,该如何处置,显然已经超过了一个县衙的范畴。
必须得府城,甚至陆云同意,才能对这些宗贼作出处理。
所以拿下了此村之后,西原县令便上书陆云,请示如何处理赵氏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