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花灯(1 / 2)

第41章花灯

暂时寻求公主的庇护确实是个法子。只是终究只能护她一时。“阿窈,"谢辞安终究还是开口试探,“你独自留在京中,到底不够稳妥……不若与我同去江南。”

江南、江州…崔玉窈心中动摇,若是与谢辞安同去,这样既能避祸,又方便探查红绣所说的产婆一家。

可是思及谢辞安一直以来纠缠不清的态度,崔玉窈心中到底有几分犹豫,半晌才道:"你且容我想想。”

天色已近傍晚,况且刚刚疲于奔命,也未进水米,崔玉窈有些困倦地靠在供桌旁。

谢辞安见状把几个蒲团并到一起,对崔玉窈道:“先休息一下吧,外面的追兵我来注意。”

崔玉窈轻轻摇了摇头,这样的情形,她哪里能睡得下去。“他们现在多半还在山脚下守株待兔,等他们意识到的时候大抵已经入夜了。此时还得养精蓄锐,晚上…就要打起精神了。“谢辞安又劝道。崔玉窈闻言终于点点头,半躺下,开口道:“我先歇会儿,你记得喊我,一会换我守着。”

说到底这件事终究和谢辞安无关,崔玉窈到底无法一如开始对谢辞安冷言冷语。

谢辞安察觉崔玉窈态度缓和,脸上也隐隐露出难得的愉悦。清幽的冷白檀香气越靠越近,无孔不入地将崔玉窈包裹起来。带着崔玉窈不得不回到了前世的那段时光。

前世,崔玉窈第一次遇见谢辞安,是什么心情已经记不清了。她当时从庄子来京城不久,大抵也就几个月的样子,陈夫人频繁带她参加各种宴会。

她初来乍到,自然小心谨慎,不敢不从。甚至,她最初也以为陈夫人和他的父亲也是为她好。希望她能嫁与良人,平安度日。最开始,得知要与窦家也就是窦太仆的小孙子定亲时,她是开心的。陈夫人说窦家是诗礼之家、几代簪缨,已经属实高攀。她真切地感激着这位大度得体的主母,肯花费心思为他周全。只是她还是太天真了。

一天,某位夫人的生日宴上,她听得崔玉沁和她的小姐妹议论。“怎得听说你妹妹要许配给窦家的小衙内?”“她啊……她自小在庄子长大,没见识也无才华,窦家是母亲能给她说的最好的人家了。"崔玉沁是这么说的。

“可是…那个窦衙内不是都打死两个老婆了吗,还都是正妻?”“对啊,他家去年就开始说亲了,好人家都避着走,怎得你家还上赶着往火坑里跳?”

人们听有人提起,像说什么稀罕事一般,顿时附和着叽叽喳喳议论起来。那时的崔玉窈如坠冰窟,浑身冰凉…她就说,家里怎么突然就想起来接她回来呢。

那时候,崔玉窈不知跑了多久,直到一道温润清朗的嗓音在耳侧问:“姑娘,怎么了?别哭,可是需要帮忙?”

听到那句别哭,崔玉窈才恍然,不知何时她已经泪流满面。一方洁白的手帕塞进了她手中,带着曾经让她安心的白檀香,在她心里留下了一道记忆。

谢辞安就那么掺着瘫软她,她透过朦胧的泪眼,看到了那个如玉般的君子。她终究还是什么都没有说,她清楚地知道,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她。晚上回家,她哭着拜见父亲,陈夫人并非她的生母,或许情有可原……但是崔老爷是她的生生父亲。

她求父亲,推了这门婚事。她怀着的最后希望,在崔老爷那句“你要为家里考虑″下彻底破碎。

第二次……第二次见到谢辞安是在中秋夜的灯会集市上,那时的她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命运。

长在乡野,无人问津,入得富贵窟,受几年折磨然后归于大地。最后再得到几句红颜薄命的叹息。

她不甘心,她才十七岁……她如何甘心?平静的表面下是沸腾的恨意与不平。

几次晨起问安时,她甚至想拿起陈夫人针线簸箕里的剪刀狠狠扎下……不管是谁的血,不管是谁都命,这股不平总需要有什么东西去平息…可先有一人牵动了她的心心神。

中秋…是阖家团圆的节日。夜晚的街市繁灯入昼,一轮明亮的玉盘已经高悬夜空。

街边家家户户的门庭都已经点缀起来。孩童们提着花灯跑跑闹闹,父母笑看着跟在一旁。可是这些欢乐都不属于她。绛雪和她在人群中走散。她突然想起来她还从未拥有过一盏花灯。小摊贩上的花灯挂了许许多多。最显眼的是一盏彩漆嵌玻璃八角宫灯,光芒皎洁晶莹,似明珠不凡。

小摊贩见她穿着也像是富户人家,盯着半天不走,上前推销起来。要价五十两……

崔玉窈笑着摇摇头,那太贵了,她哪里有那么多钱呢?小摊贩又转而道,“这里有灯谜,只要猜对了,价钱砍半拿走!还有其它的小花灯,便宜得很。”

崔玉窈笑了笑,这不过是小摊贩招揽生意的手段。她没读过什么书,多半也是猜不出的。不过还是走上前慢慢看起来。“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①

崔玉窈低声念道,她好像知道了,难得地露出了这些日子以来的第一抹笑意:“过江千尺浪……可是风?”

“呦!姑娘可真是聪明。猜对喽!"小摊贩说着把挂着的小兔子花灯挑了下来,“这个只要一贯钱,姑娘猜对了灯谜只要五百文就可以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