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朕捡垃圾养子民> 造反(二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造反(二更)(2 / 3)

们不着急,蜀国却早已急得将南边的大臣全给招了回去,只剩下不愿意走的当地官员还留着,让宋陵愿意用就用,不愿意用趁早换了也行,反正自此之后,这一片地便同蜀国没有关系了,他们往后也不会管了。

本来也是食之无味的地盘,丢了蜀国一点也不觉得可惜,他们如今一心一意只盯着燕国的地。

不费一兵一卒便占了这么大的便宜,蜀皇做梦都能笑醒。还好当时听了劝,否则这样的好事儿就得落到别人家里。地盘一天没拿到,蜀国人就一天安心不下,是以才一天天地催着宋陵,要开荒快点开荒,开了荒赶紧把想迁的百姓都弄走,他们也得布置新领地了。被他们日日催着,燕国朝中也不得不加紧办事。高丞相也没有借口再阻挠了,只想叮嘱陛下小心些,但看到这些士兵,忽然觉得自己的担忧太没有道理。陛下足足带了六万兵力,出去打个小范围的仗者都足够了,要是这六万人还不足以保全陛下,那杨文和便可以以死谢罪了。没什么好依依不舍的,毕竞都城没有迁,陛下还是要回来的。高丞相目送一行人乘船离开,等看不到陛下的身影后才凑近陈知玄问道:“陛下此行,国师可卜过卦了?”

陈知玄撇了撇嘴:“丞相大人问我做什么,我卜卦又不准。”高丞相”

这家伙气性还挺大。

确实很大,陈知玄揣着手便离开了。被宋陵质疑也就算了,毕竞宋陵是他从小看到大的学生,外人凭什么质疑他?

陈知玄走得干脆,其他人却迟迟未散。南边对燕国难说意义重大,但不是每个人都这样想,起码朝中一些小官便对南方抵触得很,那地方气候再适合种田也是流放之地啊,死过那么多的罪臣,听起来怪渗人的。而且,岭南一带民族杂糅,人员复杂,蜀国都管不好这一片地方,难道他们的人去了便能有改变?想也知道不大可能。

无独有偶,才刚出头的祁桓也在打听燕国的事。得知燕国皇帝已经出发,祁桓还盼着他能死在途中。系统对这家伙十分在意,若是宋陵死了,没准系统便能闭嘴了,他身边也能安静许多。

没两日,祁桓竞收到了一封来自燕国的信。系统一听到“燕国"两个字立马闻着味道赶来了。拆开后方知,是那位俞尚书送过来的,对方说自己刚从外头办好差事,如今又被宋陵带去了岭南,心中还记挂着上回没商量完的事,所以特送来书信,盼着日后常联系。祁桓在燕国虽然收买了一些人,但是这么上赶着,俞忠还是头一个,祁桓下意识呢喃:“这家伙可信吗?”

“应当是可信的。"系统回道。

祁桓:“你还会夸燕国人?”

系统并不觉得这是夸奖,而是陈述事实。这个俞忠在书里就是个二五仔,前期投靠蜀国,不过蜀国不中用,他倒是没有获利。于是后期他又借着祁桓攀上了齐国的高枝儿,原著里祁桓能那么容易扫平燕国,就是因为有俞忠这样的内鬼存在。这一世,祁桓因为琉璃的事提前在燕国出现,又提前偶遇了俞忠,这家围上来谄媚也是理所应当,像是他那种贱骨头能做出来的事。原著里的叛徒,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肯定对他们有利就是了。系统将他投靠燕国的事挑挑拣拣说了一遍,祁桓听完十分鄙夷:“这种心术不正之人,若我当国,必将其千刀万剐!”系统忍不住道:"但他能为你所用。”

祁桓臭着脸:“谁知他还有没有什么小心思。”话虽如此,却将俞忠的信给收下了,他不准备这么快回信,一来俞忠跟随宋陵,联系不便;二来也是为了考研一番,若俞忠是真心倒戈,他即便不写信,对方应该定时禀明情况。

倘若俞忠表现良好,日后也不是不能用。不过最近祁桓是没有什么精力折腾宋陵跟燕国人了,上回祭天过后,父皇对他很是热切了几天,齐国也有一些小官开始对他投诚。祁桓捡着能用的收入麾下了,但他知道这还远远不够。比起上头两位皇兄的势力,他如今根本不成气候,莫说对付不了两个皇兄,就连那个青城道长他都对付不了。

祁桓将目光放在了联姻上。在出冷宫后他便一直在琢磨联姻,只是当时无人看好他,如今却不同了,他初露锋芒,至少有了些许底气,能选择的范围也大了不少。祁桓不准备放弃这条路,但他也没忘安宁。只是娶了个名义上的妻子而已,不会影响他与安宁之间的感情,想必安宁也是可以理解的。宋陵这一路虽然赶得紧,但建康距岭南毕竞有一截路,再着急毕竟也得拖着数万队伍,没有二十多天的根本到不了。为了早一步了解当地,宋陵又遣了十人先去打探消息,结果路程刚走到一半儿的时候,那些人便传来了信,说是岭南等地有人造反。宋陵真是服了,怕什么来什么,他忙着开荒呢,偏有人给他找不痛快。杨文和也凑了过来,看清内容之后更是恼火得拍案而起:“这莫不是蜀国给咱们使绊子?早不发作,晚不发作,非得趁交接的时候发作,要是没点猫腻,谁信?″

宋陵没回应,其实他觉得可能不是蜀国,蜀国比他们还着急开荒这件事,早点开荒将人迁走好给他们腾地方。如今这些人乱起来,多半是因为岭南一带本来就乱。

造反的这人据说还是个地方官,叫余晋元,年纪不大,据说才二十来岁,生得极为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